90后的“现代化”过年,有多讲究?

来源 / 互联网那些事

今年是Luna在长沙过的第18个春节。

长沙有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春节风俗,比如一定要吃焦切薄片、麻枣、雪枣和龙须酥。

很长一段时间,Luna觉得过年就是一个加长版的周末,就连做的事情都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偶然醒了就出门溜达或者健身,爸妈每年都会来她打工的城市陪她过年,相比那些年年回乡打工的年轻人,Luna算是最省事的那一波人。

这么多年下来,Luna发现“除夕夜去寺庙烧香,然后去酒吧狂欢”成为了长沙年轻人的固定过年玩法,自己也不知何时加入了这个群体,久而久之,Luna见证的长沙年味比正经东北老家的次数还要多的多。

不是她不回家,而是她认为小时候的年味儿正在手机、朋友们取而代之。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地过年”,春节正在慢慢变成一个普通节日,少了返乡大军让年味越来越淡,媒体上风靡几年的返乡日记都消失不见,没有籍贯感的孩子们没有乡愁,过年的氛围几乎完全消失不见。

90后正在经历一场与70、80后截然不同的年味变革,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一切。

01.90后过年,讲究“玩着游戏守岁”

“返乡”二字有着震慑四方的威力,南北人群大迁徙无论放到何时都是一个壮观的景象。

据“中国铁路”微信号数据,今年为期40天的2022年铁路春运共发送旅客2.53亿人次、同比增长16%,国家铁路发送货物4.2亿吨、同比增长1.4%。

90后对返乡过年有2种情绪:一种是受政策影响迟迟不能归家的乡愁游子;一种是为了躲避七大姑八大姨八卦的“逆子”。

在李成期待了一年的的春节list中,除了回家车票、漂亮服装、年货年货礼物,还有能讨个好彩头的盆栽植物,和自己一天到头都在期盼的“五黑”。

“2023,我一定要把好彩头全部拿到手!”李成晒出年夜饭和全家福,以及爷爷奶奶辈给的红包,还有请村口大爷专门来家里写的“福”字,并配上这样一条文案。

结束朋友圈的一通晒图,李成便开着春晚,和朋友开了一盘游戏,因为是少有的全国放假,李成终于可以实现“五黑”了:“过年那几天,游戏排队的速度特别快,所以估计过年那阵子,是一年之中签到人数最多的。”杨成笑着调侃到。

和杨成一样,就读研究生的粥粥认为过年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就是约上三五好友一通玩耍,她表示自己不会在过年的时候错过任何一辆剧本杀的“车”。

“相比于在家‘躺尸’,我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和精力放在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上,”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朋友的陪伴对于他们来说格外重要。

部分90后社牛过年,讲究玩着游戏守岁,也更讲究人际社交。

不过除了这批人,还有很多90后称自己的过年假期就是在不断走亲访友之间进行的,每天有无数的亲戚去见,有无数的头要磕,简直不胜其烦。

根据微信发布的2022虎年春节数据报告,春节期间,全体微信运动用户的总步数约12.9万亿步,如按照每步0.5米计算,可以绕地球16.2万圈,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最忙碌的2天。

另外从经济上讲,回老家过春节并不是一件完全舒压的事情。91年出生的杨威总结道,压岁钱分为主动和被动两部分:

主动的指要给家中最亲的小孩和父母的钱;被动的指那些不熟,且叫不出称呼的亲戚家的小孩,尤其是刚结婚的小两口,不给点压岁钱说不过去。

“那天来了10多个小孩,寒暄一小时,花出去2000块钱。”杨威的老婆说道。杨威还结合了自身经济情况、一二线城市工作等条件推测父母的心理预期,最后得出:给父母的红包,在月薪十分之一以上最保险。

自从90后挑起家庭收入的大梁,年货采买、人情来往等支出压力全部落到了他们身上,也是从这一刻起,这批人拥有了“应该以成年人的身份过年”的意识。

02.90后在数字空间感受年味儿

网络赋予这批不能回家和不想回家的游子一个称号:原年人,意指那些春节期间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就地过年”的人们,就地2年以上的被称为“资深原年人”。

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重庆、北京、天津、沈阳、青岛的就地过年人群占比排名前五。

数据来源 每日互动

受环境和大趋势影响,原年人们对“就地过年”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积极,他们总能在工作的城市过上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年”,依稀记得2021年的春节,不少吃鸡人在刺激战场的L城里吃上了一顿年夜饭:

他们最公认的、最有年味儿的仪式,是畅游在数字空间,纵使糖瓜味儿淡了,鞭炮声散了,只要各大APP网页变红了,新年就到了。

比如通过陪伴式直播、虚拟游戏时空感受数字年味儿,闲来看场贺岁电影、对着春晚“摇一摇”、在朋友群里互相抢着红包。

根据支付宝数据显示,2022年参与红包拜年的人次上涨了267%,“红包”搜索量上涨了538%。

对于数字空间“原住民”来说,拿出手机来“扫五福”一点都不费时费力,在家庭群里收发红包、边看春晚边摇大奖、翻阅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报告,这些都将数字空间发挥到了极致。

“云过年”是90后对过年仪式感的一种心理代偿,更是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试验场。

往前追溯,最早扫五福是从2016年开始的,当时仅有10位的支付宝好友来回送着“敬业福”,6年来一年又一年相仿的规则,一次又一次相同的体验,年轻人们在集五福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尤其是“交换福卡”这一环节,一来一往触发的对话无比真诚:你可以送我一张敬业福吗?我集齐五福啦,感谢有你,送你一张福卡吧!

我们享受着“数字过年”带来的关系递进,感受那一刻的欣喜之情,但难免有人选择“开挂”,将原本一周时间的战线迅速缩短至一天之内,因此早在集五福的头一天就有不少媒体率先打起了预防针,劝说群众们谨防“三大套路”:

数字空间里,这种兼具意义与对话的仪式是不少人享受的,它弥补了生活中很多因繁忙而产生的遗憾,与现实里的场景行为相互拓展。

朋友圈拜年、年俗直播、弹幕互动、云看戏、云逛展......数字原住民对这些场景的需求随时都在,而云过年给了他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参与真实情绪传递的机会。

2月8日,微信发布2022虎年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5日)带有封面的微信红包收发总数超50亿;1.2亿人竖屏看春晚、短视频记录春节,视频号成为年俗传承的新阵地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过年已经不是一场娱乐活动那么简单,而是平衡了数字时代的疏离与人际间温度的纽带。

毕竟在这个连过年都能卷起来的社会,数字空间简直是“避难所”般的存在。

03. “我真的不想再做春卷人啦!”

今年,脱口秀大赛冠军王勉,创造了「春卷人」这个新兴词汇。

比如你刚准备分享一张喜庆的过年合影,结果被朋友圈的一众精修图“卷”到无法抬头;你马不停蹄地煎炸炖煮,才能在三姑六婶八舅大姨的朋友圈中刷新最高赞纪录;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一声声“还要还要”掏空你所剩无几的年终奖......

本以为跨越千里可以回家喘口粗气,没想到会被父母一句“他在北京工作”、“北京工作至少两三万”坑回现实原型,七大姑八大姨借着关心你的名义炫耀自己儿子女儿的现状。

相信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都有一个逢年过节就大手一挥给你发几千元红包的神秘“二叔”,随着年龄增长似乎再看不到他的身影。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这位神秘的二叔彻底迷失在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赞美声里呢。

《熊出没之过年》里面的光头强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但事实是这年头没钱,根本不敢回家过年。租女友回家、租车回家过年、借钱置办年货......这些都是如影随形的过年“陋习”。

苏宁曾发布了一组程序员过年大数据,报告显示,工资水平、婚恋情况和是否买房买车成为程序员过年最怕被问的三大问题,而除了这些“主流”问题以外,不少程序员很怕谈及“头发怎么又少了”之类的外貌问题。

天猫年货节曾制作了一支《春卷人之歌》成功降低了“春卷人”这一新词的理解成本,其中诙谐的表达方式让人看着莫名爽感,还有不少网友有感而发制作了“反春卷宝典”:

还春节一个“清净”,是无数90后对春节的最终诉求。

“明明是直系亲属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包饺子,偏偏来个不生不熟的同龄人,还是个包饺子比自己厉害的。”小涓在豆瓣过年不回家小分队中吐槽到。

饺子只是个形于表的物体,真正让小涓难以接受的,是父母对这位远方表姐的高学历、稳定的工作和条件较好的未婚夫的赞许,自己身穿睡衣棉袄往人旁边那么一站,怎么都是她赢。

亲人的嫌弃、亲戚的盘问、被别人家的孩子卷到、还有包不完的春节红包,多少人对《春卷人之歌》的副歌部分产生共鸣:“我真的不想再做春卷人啦!”

尽管如此,一年到头最怀念的还是那口爸妈做的红烧鲫鱼、盐水大虾、糖醋排骨,我们虽然不能实现“衣锦还乡”,但返乡团聚的意义早已超过了“衣锦”带来的价值。

尤其是今年这个没有“就地过年”挡箭牌的年,这段令人又期待又害怕的返乡驱使多少90后在年底发愤图强,誓要风风光光回家?

过年的热闹氛围本就是生活的调味剂,90后们卷在过年里,又讲究着自己过年那一套独属“偏方”,治疗着自己被摧残的小心灵。

参考:

盘点程序员过年最怕被问的问题:薪资问题首当其冲,对象问题紧追其后

「春卷人」又是什么人??? ——搜狐

回老家过年,“掏空”我钱包——深燃

「数字过年」试验场,7个全民化改变正在发生——法制视界

不妨把商业化的“过年仪式”,只当做一场游戏——知著网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103297

(0)
上一篇 2023年1月4日 上午11:56
下一篇 2023年1月4日 下午12: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