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大吵大闹。”近来借助微信和微博段子变身“网红”的鲁迅先生,曾如此说。
因为新生事物所触动的,必然是旧势力和旧格局的奶酪,以及他们内心深深的恐惧和挣扎。
所以,被挑剔、质疑、指责甚至是攻击,几乎成了每一个新生事物难以避免的宿命。就像100多年前,当汽车出现时,马车铺的老板对抢了他们生意的汽车恨之入骨,经常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甚至操纵一些城市出台了汽车在市内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英里/小时的奇葩规定。
如今,作为新生事物的激光电视,也正走在这条必经之路上。
1、
激光显示被产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很多人看风景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用手机和相机拍的照片,以及液晶屏幕呈现的图像,总和人眼在实际中看到的不一样,这是因为人眼能分辨自然界的100万种颜色,而液晶屏幕只能覆盖人眼色域范围的60%。唯有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以达到人眼色域范围的90%以上,达到90多万种颜色,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色彩还原,可以使人们通过显示终端看到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
激光显示这一超强的色彩表现力,对于一直专注画质和显示技术的海信来说,有着无法拒绝的诱惑;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对于一直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显示产业控制与宰割的中国家电企业,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从2007年开始,海信毅然踏上了激光电视的研发之路。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窄门”,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照,所有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
海信激光电视团队的刘显荣博士,回忆起这段“摸黑前行”的经历时说,最初他们只有一个大的战略方向,知道这个激光显示未来有很大的机会,但具体技术实现方案一片空白,探索过程中做过各种误判,走了很多弯路,吃了不少苦头,可以说各种研发投入也很大。
但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最后从一个又一个的“坑”里爬了出来,在试错长达4年之后,终于确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激光电视技术路线。
确定技术路线之后,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的产品,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折磨”,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
从2007到2014,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和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坚持了下来,终于把一项技术变成了一个可量产的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从2014到2018,海信又快速进行产品迭代更新,每年推出一代激光电视新品,从2K进入4K,从单色进入双色。海信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
中怡康最新发布的2018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推总数据表明,虽然今年前三季度彩电市场整体零售量同比下降0.88%,但激光电视一枝独秀,销量增幅超过400%。
仅仅十余载,激光显示产品不再是工业级的“专属精密仪器”,而是成为一件家用消费电子产品,激光电视不再是市场的陪衬和补充,而是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和潮流。
2、
正如 iPhone 4的爆发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都是从标志性的爆款单品开始引爆整个行业。
整个激光电视行业的普及,也有一件绕不开的爆款单品——海信80吋激光电视L5。
今年5月17日,海信在北京推出了全新的80吋4K激光电视新品L5,这台激光电视的屏前亮度最高可以达到400nit,观看距离仅需3米,只有19999元的定价,更是让现场不少习惯了激光电视价格长期在5万元以上的记者,发出了“哇”的一声。L5一举解决了长期制约激光电视产业普及的亮度和价格这两大消费痛点,上市两周即成市场上的爆款单品,完成了从“土豪的玩具”到平民客厅娱乐之必备的华丽转身。
在这之前,中国电视高端大尺寸市场一直都是三星索尼和夏普等外资品牌的天下,激光L5的上市,使海信当月即在75吋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双双跃居市场第一位,使中国品牌首次在75吋以上大屏市场实现了对三星夏普和索尼等外资品牌的历史性超越。
在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周,海信80吋激光电视L5更是成功登顶中国彩电市场畅销榜榜首,这也是中国彩电畅销榜榜首有史以来第一次由激光电视占领。根据中怡康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海信激光电视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434.41%,在80吋及以上大屏市场的销售量占有率达到了55.77%。
不过,海信对这个数据“并不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有两个,海信激光显示研发部副部长钟强说:“19999这个价格,还是不够便宜,我们研发人员还在努力通过技术更新和产业链梳理把成本降下去,80这个尺寸,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海信70吋激光电视电视的样机,现在已进入关键阶段”。
近年来,中国彩电市场销售份额增速最快的尺寸已经从55吋转移至65吋。中怡康预测,到2020年,70吋以上电视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0%。钟强说,海信即将推出的门槛更低的70吋激光电视。在某种程度上,价格不断下降,尺寸不断下探的海信激光电视,其实给液晶和OLED电视,设置了一个尺寸和价格的“天花板”。
激光颠覆液晶,抢走OLED大屏市场份额的态势,已是如此的明显,这让市场中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感受到了威胁,以及诱惑。
3、
近年来,在产业投资领域,BAT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和入局,往往意味着一个产业从幕后走入前台,走向爆发的转折点。
10月15日,跟随海信走进激光电视领域的互联网品牌坚果,宣布完成6亿元D轮融资,由阿里领投,而在这之前的3月12日,激光电视的另一家企业极米科技,宣布获得百度战略投资,后者在增资后成为除创始团队外最大股东。
阿里和百度的布局,让激光电视这一新兴行业,彻底走到了产业和资本的聚光灯下。
随着激光电视产业“蔚为大观”,不只是互联网品牌,不少传统家电品牌对激光电视产业,也一改之前的“审慎”态度。
“激光电视的声势,是真的起来了,就是蛋糕还不够大,海信作为先行者希望更多企业加入,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钟强说,整个蛋糕不够大,海信却一家独大,这其实是不健康的。
海信激光电视最大的产品经理周厚健,对此更是直言不讳:一个新地方只有一家饭店,做得再好也不容易成大气候,但是如果饭店扎堆做成美食街,那就不一样了。
其实,激光电视在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产业上,成熟度还太低。如今,激光电视对不少普通消费者来说“有点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产业。因为蛋糕还不够大,上游配套产业在零部件生产和扩大产能方面,信心不够足,存在很大的顾虑,“规模效应”如果不能达成,零部件价格就降不下来,激光电视的产品价格,也就很难向下。
钟强说,在海信爆款激光电视L5上市前,他们和一家上游关键部件的厂商沟通,让他们准备扩大产能,但对方非常谨慎,觉得我们太乐观,结果导致L5上市初期一度“卖断货”,产量跟不上需求。
在这种整个行业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的时刻,必须要有一个企业站出来承担责任,驱动着整个产业链动起来,给上下游产业链以信心。
目前来看,这个企业,只能是海信。
4、
钟强说,他刚刚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公司派他去另外一家激光电视的厂家,即海信激光电视的竞争对手那里去帮忙,帮助他们建立激光电视的销售体系,帮他们做产品规划,无偿无私倾囊相授。
对于上游配套供应商,海信更是倾注了巨大的耐心和真金白银。
刘显荣博士回忆说,日本的一家供应商刚与海信开展合作时,很是犹豫,先派了一个部长到海信,然后是产品线副总、分管领导,最后是集团分管领导,前前后后来了4拨人,日本的等级观念其实是很重的,他们的层级其实和周厚健董事长相差很远,但每次来都是周董亲自见面接待,他们最后被海信的诚意打动,决定与海信合作。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来他们进一步了解到,这家日本公司原本是抗光屏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企业,但在激光电视没有产业化之前,这种抗光屏实在太小众,市场需求不高,量一直上不去,他们当时已经要停掉这个事业部,人员也基本分流到其他事业部了,后来知道海信要做激光电视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抗光屏,需要重新启动原来事业部的他们是很犹豫的,所以先后来了好几拨人去海信,在看到海信的巨大决心、信心和诚意之后,他们决定召回原来分流的人员,为海信供货。
如今,随着激光电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原本要消失的抗光屏事业部,已经成为这家公司快速发展的事业部。
对于一些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海信甚至自己掏钱给他们让他们研发生产,大部分零部件做出来之后也不用独家供给海信,可以卖给其他厂家,让整个行业共享“规模效应”带来的价格下降。
海信和上游配套厂商之间,不是简单的商务买卖关系,海信和其他激光电视企业之间,也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关系。
中国的激光电视产业,因为海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一个共同体。
对于海信的这种打法,业内不少人士评价:这,压根儿就不是做生意的套路。
不过,海信一开始,就没把激光电视这件事,当做一个简单的生意。
人生的美妙之处在于迷上一样东西。将青春灌注于激光电视技术的研发、经常连续奋战48小时的刘显荣和钟强这两位80后工程师,对此深有体会。
其实,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家企业,沉迷其中的美妙心境,都是一样的。
放在世界显示技术发展路径更替的大背景下,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激光电视产业,悄然打破了日韩企业几十年的统治,在LED、OLED和QLED之外,走出了一条以中国企业为主的新的道路。
这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和主流化的过程,也必然动了液晶和OLED显示屏厂商、国内外电视厂商乃至众多相关企业的奶酪,引发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大吵大闹”。
然而,吵闹的声响越大,越证明激光电视产业不可遏制的磅礴。
以海信为代表的激光显示企业在动别人的奶酪,同时,他们也正凝聚合力把激光显示这个产业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而且,这蛋糕的每一块,都牢牢端在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自己的碗里。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