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梨视频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广受关注,报道称,水滴筹招聘“筹款顾问”在医院地毯式扫楼,挨个病床问病人困不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
针对此事,水滴筹回应称,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目前,公司已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水滴筹表示,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近几年,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自诞生之初,就与各种“诈捐”事件的纠缠不休,指责水滴筹透支公众信任和爱心的声音从未断绝,其中广受批判的是“水滴筹利用公益赚钱”。在大众看来,“公益”掺杂了商业就变了味道,“盈利”成为公益的原罪。
据公开资料显示,水滴筹所在的水滴公司旗下有筹款、互助、保险三个主要业务,水滴筹与水滴公益组成了水滴公司的社会责任板块,两大板块共同构成了完善的“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的保险保障体系,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实现企业“保障亿万家庭”的使命。
水滴筹的使命在于通过社交场景积累流量,也是水滴公司社会价值最直观的体现。水滴公司也通过水滴筹搭建了一个健康保险保障的场景,通过大病筹款场景激发用户健康保障意识的觉醒。
众所周知,水滴筹开创网络大病筹款0服务费的模式,“筹多少,取多少”的模式大大减轻了困难大病患者的负担。但对于一家商业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必须需有其他盈利途径,才能保证公司健康持续的运营下去。
2017年,水滴公司上线保险业务“水滴保险商城”,目标就是进行商业变现,保证整个平台的盈利及存续。
水滴保险商城是一个经过中国保监会核准、具有互联网保险销售资质的互联网健康险优选平台。水滴保险商城并不是保险公司,是一个保险经纪平台。
然而,水滴保险商城的部分用户通过水滴筹的场景教育转化而来。所以,线下地推人员“扫楼”、筹款页面的保险推荐广告,被解读为爱心的滥用而广受诟病。
在笔者看来,评价水滴这样的公司,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作为企业,水滴公司寻求盈利点这本没有错,毕竟水滴筹本身面向用户是免费的,不赚钱甚至补贴,水滴是用商业的钱维系公益的运转,通过筹款场景对用户进行保障意识的普及也起了正向的推进作用。也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没有哪家创业公司可以长久地维持水滴筹业务的运转。
所以,水滴公司的“初心”没有原罪,只是通向“初心”的“途径”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善。
从水滴筹的声明来看,线下服务团队的成立初衷,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能力撰写求助文章,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提供自救的渠道。想法虽然美丽,但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水滴公司从未刻意推诿过。媒体报道后,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
2018年,水滴筹开始尝试“线上材料审核+实地探访核实+医院直审通道”多重审核机制,筹款患者不仅需要提交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收款信息、疾病情况等各类证明材料,还需公示车产、房产等家庭情况信息,否则就无法通过平台审核。
除此之外,水滴筹还积极推动《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的签署;依靠全流程的动态监控,借助社交网络传播、大数据及舆情监控等手段,进行筹款全程监督和举报验证;还在不断努力推进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对公打款机制。
作为一个有益的救助形态,水滴筹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和成长,法律完善、政府监管、平台风控,缺一不可。水滴筹的商业化探索,需要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水滴筹要想真正实现公益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坚守初心,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从容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1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