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有病友,全体出院了!”
2020年3月10日下午14点12分,武昌方舱医院里,一位医生向武汉市最后49名收治于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喊出了出院通知。
作为武汉首批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于2月5日晚投入使用,陆续收治了1124名患者,其中833人出院,291人转院,是全市16家实际投用的方舱医院中,最后一家仍在运行的医院。35天时间里,武昌方舱医院创造了一系列“最”:最早投入使用、最早成立临时党委、最早有患者出院、最早开始病人的心理疏导、最晚休舱……
当“出院了”的喊声回荡在这家由洪山体育馆篮球场改造而成的医院,武汉终于迎来了人们心心念念了35天的“休舱大吉”!
赶在休舱前,快手联合健康报,通过手机直播带领网友共同探访武昌方舱医院,与这里进行最后的告别。这场将近5小时的直播,累积总播放量448万,快手老铁们送出了258万个赞。
身穿防护服,戴着两层医用手套操作手机,健康报记者张磊开始了他在方舱医院的最后一次直播。这是他第四次进入隔离“红区”采访,作为最早一批抵达武汉的记者,他目睹了武昌方舱医院从创建到休舱的全过程。
这次直播,张磊不仅在防护服前胸写上了“健康报”和自己的名字,还在后背写了“稳稳爸”。
经过35天的等待,此刻的武昌方舱医院真的稳了。大家都能看到,接受采访的朱威宏医生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着“湘鄂一家亲,讲不出再见”。
朱威宏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骨科副主任、援助武昌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从洪山体育馆进行改造开始,他就在这里参与武汉的医疗支援工作。
全市最后49名在方舱医院住院的患者,此刻都在武昌方舱医院A区。下午一点多,最后一批巡视医生进入病房。张磊跟随大家走入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穿过涂着黄色标志的潜在污染区,以及涂着红色标志的污染区小门,方舱医院的病房出现在快手老铁们的手机屏幕中。
与印象中的情景不同,往日摆满生活用品,同时住着两三百名患者的病房,此刻变得空荡荡。张磊采访的患者,不是在忙着收拾行李,就是已经准备妥当等候医生们的安排。一位穿红毛衣的男患者说,自己一家三口曾经都住在这里,妻子已经回家隔离了14天,孩子虽然转院治疗,但核酸检测已经转为阴性。接下来他要回社区接受隔离观察,一家人再过不久就能团聚了。
另一位大叔在2月6日住进武昌方舱医院,是最早一批患者,A区261床就是他这段时间的“小家”。听说自己可以出院,大叔兴奋地端着用黑色大塑料袋打包的行李,早早等在病房门口。张磊刚想和他聊两句,大叔看到有人招呼他做好准备,忙说:“我出院啦,对不起啊。”头也不回一路小跑着去等车。
朱威宏医生介绍,因为大叔的核酸检测一直不转阴,他陪伴了武昌方舱医院从建成到休舱的每一天。外人很难体会大叔着急出院的心情,但张磊对快手老铁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对于偶尔进入病房的他来说,刚在这里待了一个小时就感觉有些憋闷。虽然病房里各种设备都很齐全,有热水、WIFI,一日三餐管饱有营养,甚至还有个会唱歌跳舞的机器人给大家解闷,但这里毕竟不是家。
朱医生环顾四周,指着一面空墙说那里曾挂着一面旗子,又走进办公室发现里面的医疗物资都已经清空。看着已经待了一个多月的病房,他突然感叹:这里空荡荡的感觉和自己第一天来时很像。
2月初,这里还是一片尚未完成改造的工地,施工方在安放床铺等基础设施,电线裸露在地板上。时间仓促,一些物资是临时拼凑来的,每张病床边的小桌子上都用红染料写着“25中”,这些都是从一公里外的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借来的课桌,就连护士们的工作台,都是用这些课桌拼成的。
整个篮球场被改造成病房后,分成了九个小区域。隔板不低于一米五,都是从市政部门借来的,就是平时在马路上常见的道路组隔板,消毒以后搬进了病房。
住进来的头一天,朱威宏和同事还不确定病人会不会来,他们连夜在病房里守着,当时温度很低,身上穿的隔离服不保暖,冻得他鼻子都塞住了。实在没办法,他们找了一床被子把自己裹住取暖。
朱威宏医生对着手机镜头介绍:当初有一个患者做了很多次核酸检测,有时显示阳性有时又变成阴性,终于确诊患病后,患者要抱抱他求安慰,让朱医生一定要陪她去方舱医院隔离。结果周围的患者陆续走过来一起拥抱,大家都哭了。
直播过程中,张磊对快手老铁们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来方舱医院采访时,被穿防护服的复杂过程吓了一跳,对门后的病房感到有些害怕,但真正走进病房他发现,这里仿佛是几百位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大宿舍。大家睡着同样的硬板折叠床,用同样的中学课桌,闲暇的时候可以去患者活动区参加“我是歌手”卡拉OK大赛。
治病绝不仅仅是做检查和吃药,在方舱医院的“小社会”里,情绪对人们的影响也很重要。有些患者的家人病情严重,甚至已经去世,为了抚慰大家受伤的心,有患者举办了病房摄影展,把照片摆成心形挂在墙上;活动区里还有一片墙专门展示大家画的简笔画,画纸上的“火柴人”虽然不好看,但色彩鲜艳看着心里喜庆;大家还会写一些小纸条给自己和别人打气,有患者写“热干面加油、面窝加油、豆浆加油、春暖花开让我们一起看武汉”、有医生给自己孩子留言“宝宝,爸爸在武汉打小怪兽。等爸爸胜利了,再带你和妈妈一起来武汉,一起看樱花。”
直播进行到一个小时,张磊突然发现之前一直在自己身边的朱医生不见了。随后他听到了49人集体出院的消息,病房突然热闹了起来,大家开始欢呼,鼓掌,很快就提起行李站成一列,在医生护士的陪伴下向大门外走去。
医生护士们的兴奋程度不比患者们低,大家围成一圈,开始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大家把手高举过头顶,手拉着手欢呼庆祝。
治愈的患者们抱着行李,在病房门口接受消毒,再穿过体育馆外的帐篷接受检查,接过武昌方舱医院的出院证明。全武汉市,最后一位离开方舱医院的治愈患者,是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小伙子。站在出口前,他举起右手向周围所有医护人员、保安、病友、记者敬重地敬了个礼。
激动的不仅是在现场的医患,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快手总部,快手健康负责人、快手政府事务总监韩筱旭和团队同事们正在屏幕前有条不紊地支援着现场直播,激动的神情一扫连续工作的倦怠。“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的直播不仅限于专家和医生们的在线科普辟谣,就比如这次与健康报联合策划推出的‘告别方舱’,既是与老铁们分享抗疫阶段性成果,更是对受众的积极心理建设”,韩筱旭揉了揉眼睛,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密密麻麻,标题大多与直播安排和“快健康”系列活动有关。从腊月二十八以来她与团队同事们几乎每天睁眼闭眼都是工作,常常忘了喝水吃饭,连轴一转就是四十多天,为老铁们带来近百场直播。“最值得欣慰的是,许多医护人员、健康传播者们,他们在一线忙碌一天后,还会自发地在快手发布健康科普内容,帮助更多网民获得健康知识。”
韩筱旭还提到,健康报加入“快健康”计划以来,从1月20日到3月8日,发布了200余条疫情防护、战疫一线、健康科普等短视频,播放量超14亿,收获了近百万粉丝的关注。这次是健康报首次尝试网络直播,与快手健康进行特别策划,希望通过对方舱医院休舱直播,让更多人感受到“告别方舱”带来的鼓舞和希望。
下午五点,一场庆祝武汉方舱医院休舱的仪式正在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政医管中心、武汉市及武昌区相关领导,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以及300多位奋斗在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站在一起,庆祝这个特别的时刻。
有网友评论说:“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关门,全国人民这么高兴。关门大吉!”
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从收治患者到休舱,“开门营业”了35天,期间收治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回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武昌区长对大家说:“经此一役,大家都是生死之交,我提前向你们发出邀请,常回武汉转转。拿着武汉方舱医院的工作牌,享受吃住行的全方位优惠服务……疫情尚未结束,今天的休舱只是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
记者张磊目送大家离开后,又返回方舱医院内。他独自站在里面,刚和快手老铁们说了几句话,突然发现此时自己说话能听到回音。武汉市最后一家方舱医院里,已经没有患者了。
(等候离舱的医护人员)
推开库房和医生办公室的们,里面没有一个人,物品基本都清空了。他又走出来抬头环顾四周,和快手老铁们说:再过不久这家方舱医院将恢复成篮球场,篮球赛将重新开赛,也许会有在这里住院的患者来看球,那时他们回忆起这里发生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心境?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