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经过3个小时24分的紧张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多学科团队借助海信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为一对疫情期间出生的连体姐妹进行了成功的分离。
这对联体宝宝肝脏相连,姐姐被确诊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妹妹没有心脏异常。由于姐妹俩之间异常的血管沟通,姐姐在生长发育过程一直“盗取”妹妹的血容量。按照通常情况,联体儿出生3—6个月是最佳手术时机,然而看着两个宝宝体重增长非常不理想,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的专家团队最终下定决心,将分离手术提前。
3月20日,经过多学科的评估及全院MDT会诊,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董岿然教授团队利用3D打印、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联体儿肝脏内血管进行了精准的结构重建,并制定了周密的分离手术方案。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间,血液紧缺,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备血,联体分离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为了保障血源,董岿然教授带头报名献血。80余名儿科医护人员等接力参加,为告急的血库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患者赢得重生的机会。
万事俱备,3月24日上午8时45分,手术正式实施。经过3小时24分钟的紧张手术,连体姐妹成功分离。董岿然教授介绍,手术的难点在于两个宝宝相连的肝脏有异常的血管相通,始终是妹妹给姐姐输血输氧,这致使术中血氧、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如过山车。在麻醉和心血管外科的保驾护航下,医生精准找到并切断异常血供,没有出现肝血流阻断和手术中血管性大出血。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实施的第9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从2016年开始,海信CAS已经助力该院成功实施3例高难度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海信CAS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开发完成。2020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因海信CAS获得救治的疑难病例已经增加到8400多例。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