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自童年起便印入我们脑海的重大历史事件,然而一个关于它的冷知识你可能还不知道:这颗已年满50岁的卫星至今还在围绕地球飞行。虽然现在要从夜空中找到“东方红一号”的身影有点困难,但4月24日,快手老铁们得到了在直播间与它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新纪元。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刚刚入驻快手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直播首秀,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于晚8点与老铁们见面。
“永远的东方红”是国家博物馆首个无实体展厅的云展览,融合了图文、音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数字资源,让老铁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国博,重温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五十年峥嵘岁月,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感受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直播开始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先后在云端致辞,接着,两人共同开启了云展览的序幕。
85岁高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老先生作为嘉宾现身云展览直播间,回忆了当年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卫星研制的岁月,为年轻一代留下了“热爱航天,热爱祖国”的诚挚寄语。
随后,老铁们跟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和国家博物馆专职讲解员赵梦阳的导览,身临其境地观看了“太空奏响东方红”、“五十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强国立新功”四个单元的展览。
直播中展出了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嫦娥”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诸多品类。其中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用于播送《东方红》乐曲的乐音装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航天员杨利伟执行任务时穿的舱内航天服、第一本有过游览太空经历的纸质媒体《红旗画刊·航天精神》特制本等。
庞之浩研究员在讲解这些展品的同时,也分享了我国一代代航天人攻坚克难、不断开拓的英雄故事。卫星、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成功出舱等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上下求索的艰辛和奉献。“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手持五星红旗进行太空漫步,是我国航天事业万众瞩目的巨大进步,在直播间,庞之浩研究员讲述了当时不为公众所知的一波三折。不仅出舱前舱门未能顺利打开,飞船内还出现了起火警报,幸而最后虚惊一场,三位航天员沉着应对,以不惧牺牲的决心,成功执行了出舱任务。听了研究员的生动讲述,老铁们被伟大的航天精神深深感染,纷纷在评论里致敬航天英雄,表白祖国。
这场时长1小时44分的直播中,共有超过857万快手用户观展。老铁们搬好小板凳认真“听讲”,一同回顾了我国50年来探索宇宙的步伐。在问答环节,大家踊跃抢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四大总体要求、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等知识点都被“课代表”们牢记在心。老铁们平时“嗨”起来尽兴,学习时也相当认真,“精神的力量”展区展出了三种火箭模型,而嘉宾只讲解了前两种——长征一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求知欲满满的老铁们马上在评论区呼唤嘉宾“也讲一讲第三个”,学习劲头十足。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老铁们还以快手特有的方式,为“主播”国家博物馆送上170万点赞,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敬佩与支持,以及对国家博物馆这个快手新朋友的热情欢迎。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