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卖身:被谋杀的逝水年华

人人网卖身:被谋杀的逝水年华

杂思猴 微信公众号ID:zasihou

2018年的秋天,随着诸多名人的去世,90后一代正在逐渐失去,直到人人网卖身的消息传来,属于90后真正的青春时光已然彻底埋葬在尘埃中。

这里的“90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90后”,特指与人人网一起成长大约1988—1995年生人。

他们见证了这个神奇的网站从2009年更名人人网到2011年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三的公司再到2014年开始彻底衰落的全过程。

奇怪的是,最近的有关人人网的文章不是关于其简史的叙述,就是灵魂人物陈一舟的种种采访和传记,还有80后们对“校内网”的真切记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成王败寇的一番分析评说。

而90后们却集体缺席了这场青春的悼念会,以至于“人人网”本身似乎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

或许是刚步入社会的无暇多顾,或许是进入职业倦怠期的无所适从,或许是因缺乏网络话语权而被习惯性遗忘,很多或许,但绝不是喜新厌旧的铁石心肠。

那么对90后来说,究竟是谁谋杀了他们的似水年华?

一款互联网产品从产生到消亡会被不断1.0、2.0、3.0的改良修复,但与生俱来的基因却会一以贯之,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本质所在,而人人网的基因就是社交,正所谓成也社交,败也社交。

人人网被称为中国的“Facebook”,这款软件抓住了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的一批刚需群体——大学生。从苦哈哈的高中到乐呵呵的大学后,所有莘莘学子打开了了另一扇世界的大门:

远离家人管控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不用终日做题有花不完的时间来吃喝玩乐以及学习,在喧嚣之后回归平静,又显得孤独寂寞冷;

没有恋爱的可以名正言顺地撩妹勾汉但又缺乏搭讪认识的渠道,已经恋爱的不用遮遮掩掩,巴不得有一个平台可以昭告天下;

初到异地,在周边陌生的环境中需要认识他人来互帮互助,来到大学,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需要结交同好以共同进步;

总之,在有关大学的日子里,人人网完美地解决了这一切。

人人网说白了就是线下社交的online版本,注册用户一般上传真实的头像和个人资料,越真实社交辐射范围越广,本质还是熟人间的交往,这里的熟人可能并不认识,但是基于同一学校的共同身份认同而互加好友进而在网上互动。

人人网起初并没有即时通信、购物娱乐、信息资讯等附带功能,但随着社交的需求,人人网又成为一个汇集了各种元素的综合性网站:发状态像微博,写日志像博客,评论留言又像电脑版的QQ,从整体上看又是一个网络社区。

人们总说人人网是PC时代的产物,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只能被淹没。可惜如此寥寥数语并能描绘出人人网衰落的轨迹,下面本猴就尽己所能大致勾勒出这一轮廓。

看似坚不可摧的人人生态,首先就是从其赖以生存的社交开始溃败的。

社交有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两种,熟人社交在于维持发展,陌生人社交在于切入相识,而这方面人人网其实两头不讨好。

熟人在线下本身就很熟悉,在同一个大学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利用网络来维持友情的需求不是太高;陌生人并不认识,基于相互的同学认同加为好友,如果想在线上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直接的交流,而这方面QQ、飞信、短信可能更加合适。所以好多同学人人上是好友,甚至互动频繁,但线下可能没说过一句话。

社交又分为同性社交和异性社交,大学里最大的社交刚需就是关于恋爱的需求,人人网推出的情侣空间可谓一箭双雕,既让情侣们秀了恩爱,又让有意者知晓心上人的感情状态。

但除此之外,人人网并无多少可圈可点之处。实名注册和填写真实个人信息这个直接参照脸书的模式在国内有些水土不服,大多数国人的深沉内敛已经决定了人人网并不是恋爱神器。

当人人网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交需求的时候,新的产品就会乘虚而入,攻城略地。微信、陌陌的出现对于人人网来说无疑相当于两颗原子弹,砰。

现在人们对微信是熟人即时通信工具的认知已经根深蒂固,谁又能想起微信当初靠摇一摇和附近的人拿下了第一批大学生用户。

微信不需要真实的头像和个人信息,不用像在人人网上那样战战兢兢和瞻前顾后,极具神秘感且更加放得开;当初的摇一摇基本都是基于GPS定位的周边几百米的人,能保证通过摇一摇交友的安全范围,这样就一下打开了大学生异性交往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

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又可以随时开展文字交流和新潮的发送语音,更加简单和便利。本猴宿舍一哥们就是通过摇一摇约到了下两届其他学院的学妹。陌陌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的人说人人网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随着大学生们毕业工作,人人网的用户也流失殆尽以至于最后衰败。

这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大学生们是一届接着一届的,毕业一届又升学上来一届,理论上人人网的客户群体可以无限接续。可时也命也,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交风暴将一切化为乌有。

人人网卖身:被谋杀的逝水年华

缺乏稳定认同和低质量的内容创作为人人网的衰败添了一把柴火。

社交是基于身份的认同,更是基于志向和趣味的认同,志同道合、臭味相投,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再明显不过了。

人人网在采用校友身份认同模式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基于兴趣认同的模式。

身份认同的模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毕业了,跳槽了,移民了,认同感都会不断降低。而基于兴趣认同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知乎、豆瓣这类网站现在依旧坚挺,甚至虎扑这样的传统PC社区也能老树开新花的原因。

大学生的主要时间用来学习考试和日常娱乐,很难有大把的时间进行内容创作,糅合了博客和QQ空间的日志功能,显得鸡肋十足,大多数人没有用过,用过的也是简单写写心情或者复制粘贴一些热门帖子。

大学生们的认知总还是有限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社会阅历还比较欠缺,因此很难像现在一样产生各种大V,也很难有高质量的内容产生,比较封闭缺乏质量的内容生成系统,在PC时代还不致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网很早就有了公共主页这个功能,只可惜仅仅作为大学社团的展示账号,并没有发展成微信公众号这样的产品。人人网也产生过一些影响力超出一所学校范围的红人,算是早期的一批网红吧。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微博在微信等的打击下日渐消沉最后又能成功反转,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人人网客户是如何流失的。

许多人认为微博的复兴是借助娱乐明星和热搜,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微信席卷全国后,长辈、老师、领导们都成了微信好友,发朋友圈不再像以往那么随心所欲,想到基于真实信息和熟人圈子的人人网,许多人头也不回地转战微博,发泄真实的自我,寻找通向远方的新道路,顺便也在娱乐与热搜中找到慰藉。

人人网卖身:被谋杀的逝水年华

压死人人网最后一根稻草的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人人网从电脑网页而来,虽然后续也有手机客户端推出,但与微信这种移动互联网产品相比,失败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压死人人网的到底是移动互联网的什么呢?

关于这点,有许多解读,本猴不再重复,本猴觉得还有一点被忽略了,那就是4G网络的影响。

4G的意义不仅是下载电影更快如此简单,它给互联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内容创作直接从文字、读图(GIF图)进入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的兴起即是明证;迅雷等一批下载软件衰落,各大视频网站付费会员剧增,超清不卡在线看成为习惯。

于人人网而言就是传统发状态略显单薄无趣,发相册又冗杂繁琐,不如微信朋友圈几张图来的直接和吸引流量。

反过来看,人人网的过渡性也可窥一斑,它的表情是会动简易表情,介于QQ和微信表情包之间,抢沙发又可以看做是微信点赞功能的前身。

随着5G的到来,互联网领域肯定会发生新的变化,你看,小马哥前段时间不还说要推出VR微信,大佬终究是谋长远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微信等一批移动互联网产品革掉人人网的命,一如人人网革掉BBS的命,往复循环,大势所趋,仅此而已。

不过在Facebook爆出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今天,人人网手握大量个人信息却没有爆出类似负面新闻,已经足见其良心所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事后分析,都是马后炮。从社交、内容、4G三大方面分析了人人网衰落的原因,并无任何意图,只是单纯纪念一下那大学的似水年华。

新旧交替,纷至沓来,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只不过在互联网领域,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770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21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18年11月21日 上午10: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