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中报展望:上半年利润增长,下半年“刮骨疗伤”?

来源 / 向善财经

近日,平安银行发布了未经审计的半年报。

上半年平安银行的业绩质量如何,我们不妨透过半年报略窥一二。

先来看业绩。

上半年营收771.32亿元,同比下降12.95%,归母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4%。

结合最近4年的中报来看,营收、净利润增长表现四份中报里最差。

首先是营收下滑得厉害。半年报营收下滑了12.95%,比往年中报表现都要更差。其中,净息差下滑是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下降0.59个百分点,为1.96%。

净息差下滑是在所难免,整个行业的净息差都承压,不止平安银行一家受影响。可净息收入支棱不起来,为啥净利润还能增长呢?

原因就在于非息收入占比提升。

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非息收入提升7.05个百分点。

有意思是,一般来说非息收入的提升不是由中间业务带动的,而平安银行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了20.62%。

此外,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大增67.96%,投资收益达到122.39亿元。要知道,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净利润也就不到260亿,这里面光是投资收益就贡献了不少。

原来,跟南京银行相似,平安银行利润表现好过营收表现的原因之一,在于债券牛市带来的投资收益大增。

换句话来说,上半年利润保住了,可能与经营关系不大,未来如何从经营端做大中间业务,还是息差压力之下平安银行必须面对的挑战。

不过,在这之前,平安银行还需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风险问题。

盈利不能靠债牛,零售业务去风险是必然

从增长情况来看,虽然营收增长不理想,但靠着降本以及债牛,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利润表现还是保住了的。

但问题是,债市不可能一直牛下去,银行还是得回归本业,还是得靠贷款、存款业务的双飞轮来驱动增长。

过去平安银行强调零售转型,可以说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但半年报里,零售贷款增长

同比下降7.9%、对公贷款增长11.4%。

什么意思呢?

增长的策略在调整。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表示:“压降高风险产品导致营收下滑很快,去年也面临了很多内部不同声音的压力,但最终还是顶住了这种诱惑。”

言下之意,营收下滑主要是受到了风险策略的影响。

实际上,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可能还需要再降。

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的,不良率微增0.1%,为1.07%,看起来资产质量稳健,但从另一面来看,也意味着虽然牺牲了营收增速,平安银行的贷款质量改善的拐点并没有来。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平安银行总资产环比年初增长3%,贷款增长0.2%。可见,为了控风险,总贷款增长幅度并不大。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的关注率从2023年底的1.75%上升到今年Q2的1.85%,而今年Q1,关注率为1.77%,到Q2就提升了0.08%。由此可见,贷款质量问题仍然是焦点。

从类别来看,不良率高的主要是个人贷款中的信用卡(2.7%)消费贷(1.46%)以及地产业务。

其中,信用卡的贷款余额同比下降,占比从15.1%下降到13.8%。不良率从2.77%下降到2.7%。这说明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处理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不良率上升比较快的其实是消费贷。中报显示,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中的消费贷不良率从23年底的1.23%上升到了1.46%。

接下来,如何处理这块儿业务的不良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再来看看坏账核销的情况。

中报显示,2024年1季度核销坏账176.87亿元,2季度又核销了127.69亿,其上半年共计核销了坏账为304.56亿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771.32亿元的39.49%,

这些数据可能说明,当季提取的信用减值损有相当的部分消耗掉了。

相对应地,24年Q2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961.79亿,比23年底和今年一季度都要低。这可能也是半年报利润表现比较好看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银行也会通过降拨备来实现利润分红,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期的利润很扎实,也可能是希望在业绩表现稍差的时候,有足够的表上利润,从而能通过分红来市场信心。

对于风险,平安银行的管理层心里也清楚。

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就表示“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还是营收降幅”。他表示,营收降幅太快,降幅虽较一季度的14%有所收窄,但仍‘不理想’,压降高风险零售业务对营收造成了冲击。

实际上,平安银行也在主动去风险。

比如,调整贷款结构。

上半年,平安银行主动调整零售贷款业务结构,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7.9%。同时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4%。另外,吸收存款本金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8%。

客观来看,随着利差逐步企稳,零售业务需要深入调整的现实下,做好对公业务对平安银行来说颇具意义。毕竟,对公业务的增长为应对零售业务风险提供了空间。

下半年,接下来怎么甩掉风险包袱,如何“刮骨疗伤”可能会是决定平安全年增长基调的关键所在。

平安银行被低估了吗?

从中报来看,平安银行是有韧性的。

这种韧性一方面体现在利润还在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管理层的信心。

分红就是这种信心的表现。

财报公布的同时,平安银行还公布,拟进行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2.46元(含税)。

这个分配计划下,按照归母净利润计算分红率约为18.4%。需要注意的是,中报分红不是全年分红,下半年分红是不是还会增加,有待后续观察。

市面上也有观点认为,中报分红利好有限,毕竟全年的利润决定了股东们能有多少分红。但早分红总比晚分红要好,毕竟资本市场上的信心也很重要。

不过,对于银行股来说,分红一直都很重要。

对于平安银行而言,下半年,资产质量改善的道路还得走下去,毕竟营收增速牺牲很大,但大核销大收回的弊端也还在,再加上对应的信贷成本,未来的资产质量问题依旧是个大问题。

所以,多一些现金分红也是为了安抚市场情绪。

毕竟,对于股东来说,看不到更多成长价值,那就多分一点钱,总之得有回报。而且,分红之后,更能显现出性价比。

截至8月16日收盘,平安银行股价来到10.13元,按照这个股价计算,4倍的PE、0.41倍PB,估值是不高的。天眼查APP财务指标显示,2021—2023年,平安银行的基本每股收益是在上升的。

从经验来看,银行股被低估,往往都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行业角度看,存款余额不断增加,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在下行,银行被低估是一个阶段的常态,所以要理性看待。

另一方面,不高的估值,原因可能就在于市场还是对资产质量有顾虑。

不过,从股息率来看,平安银行的股息率在7.10%,分红力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如果看平安银行的今年的涨幅还是不错的,今年以来涨幅15.57%。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管理层能够妥善处理好风险问题,那么平安银行未来还是有想象力的。

银行是典型的风险后置的行业,季报半年报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只能代表某个时间点的业绩表现,所以整体的资产质量其实重要得多。

对于平安银行来说,战略定位零售银行,就必然要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放弃一味追求规模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重点还是要优化资产负债表,提经营高质量。

怎么提升质量?提高风控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度过当下这个阶段。

比如,阶段性地把更多精力放到对公业务以及非息业务上,增加手续费等中间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再比如,在贷款业务方面,深入调整结构,挖掘制造业、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增量。

诚然,过去的高风险经营战略是成功的,但就当下而言,平安银行还处在高风险经营战略的调整期。

就像冀光恒所言:“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的”。转型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被低估之后,接下来平安银行的转型路该如何走,值得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307244

(0)
上一篇 2024年8月17日 下午10:11
下一篇 2024年8月18日 上午11: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