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来源 / 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51WORLD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上市。

港交所官网招股披露显示,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51WORLD”)于11月29日首次递交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内容,51WORLD布局3D图形、物理仿真及人工智能(AI)三大技术,构建了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三大核心业务。

招股书显示,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6亿元、1.7亿元、2.56亿元和0.33亿元人民币,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46亿元、1.9亿元、8710万元和6510万元。

三年半的时间里,51WORLD累计亏损4.89亿元。

问题来了,三年累计营收仅5.5亿,累计亏损却达到4.89亿元的51WORLD为何要在此时流血上市?未来的几年,51WORLD究竟能否改善盈利能力,扭转经营亏损的局面吗?

这些问题,还是得去招股书里找答案。

赴港IPO背后的无可奈何,成本黑洞拖垮“造血”能力?

读完51WORLD的招股书,不由得发出这样一种感慨:现在这个市场环境,科技公司想要盈利太难了。

核心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大都缺乏造血能力。

51Aes数字孪生平台业务,是51WORLD的营收支柱,2015年开始产生收入,到2023年,这一业务营收占到公司营收的79%,是妥妥的第一大业务。

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业务虽然也在成长,但对于营收的贡献相对较小,到2023年上半年,这两个业务的营收贡献率一个在11.5%,另一个在10.2%。

从增长速度来看,2021年至2023年,作为营收主力的51Aes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0%。单从增速来看表现尚可,但数字孪生平台业务也好,合成数据与仿真也好,都是新兴的领域,看起来成长空间挺大,但问题也很“致命”,这些业务的商业化空间可能严重不足。

51WORLD在招股书里提到,自家的平台业务覆盖,19个国家及地区的超1000家企业客户,覆盖城市、水利、能源、汽车、交通、机器人、娱乐、社交媒体等10多个领域……

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多客户,这么多领域,2023年营收规模却只有2.56亿?

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招股书里提到的业务覆盖的数据是否真实?还是说,数字化孪生这个行业,商业化确实很低?低到连业务遍布19个国家、服务1000多家企业客户的公司都很难盈利?

换个角度看,可能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也罢,这些技术商业化还不是那么成熟。

一项不那么成熟的技术,在落地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地用成本去给商业化“填坑”的。

比如,之前很火的“元宇宙”以及“Web3.0”,这些新技术兴起使得相关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度,但后来投资人们发现,现阶段这些公司的投入风险很大,而且很难在三到五年内带来商业化回报。

从这个角度看,当下51WORLD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现阶段数字孪生依然需要大量技术投入,而且这些投入将来也未必会很挣钱。

招股书显示,51WORLD的亏损跟研发成本可能有密切的联系。

2021年至2023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06亿元、1.33亿元及1.04亿元,分别占同年或同期总营运开支的49.8%、54.1%及50.5%。研发开支长年占到一半左右。

而对比之下,2021年到2023年,公司营收仅为1.26亿元、1.7亿元、2.56亿元。换言之,研发投入没有带来足够的收益,技术研发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

短期来看,科技公司高研发投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长期高研发投入,不能转为商业价值,那么最终可能会陷入“成本黑洞”,进一步丧失“造血”能力。

公司毛利率的下滑,也似乎印证成本问题正在拖累造血能力。

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3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5.2%、65%、54%,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滑到50%。

毛利率的下滑短期内不是什么问题,一来科技公司的毛利率本就比较高,二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毛利率有所下降也正常。

但问题是,现阶段51WORLD尚未开始盈利,如果毛利率进一步下滑,可能会抵消营收规模增长带来的利润增量,到那时候盈利恐怕就会变得更难。

盈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正向经营现金流。

值得关注的是,直到2024年上半年,51WORLD都还没能建立稳固的正向现金流能力,还在依靠融资“输血”。

从现金流的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998万元,融资活动所得的现金流净额为2.07亿,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为7379万。

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是靠之前股东融资来支撑的。

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天眼查APP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以来51WORLD经历了多轮融资,资方包括摩尔线程、商汤科技以及一些产业基金和风投机构。从时间来看,A轮融资到现在已经有9年的时间。

从资方的数量以及时间来看,接下来51WORLD继续从一级市场融资的空间可能已经有限,因此,在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到二级市场谋求新的融资机会,可能才是支撑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此次赴港其实也并非51WORLD首次IPO,2022年,51WORLD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23年12月又转战北交所、如今再度转战港股主板。

现在来看,转战港股,可能也是无奈之举,但碰壁科创板、北交所之后,51WORL能否顺利登陆港股,依然存疑。

“数字孪生”是不是又一个“元宇宙”?

科技公司IPO,讲好故事很重要。

数字孪生行业是个新兴行业,51WORLD在业务端的增速也可圈可点,但要靠这点给二级市场讲故事,恐怕并不容易。

这年头科技公司IPO,要么有清晰的盈利能力,要么就得“画饼”画得足够大。

显然,51WORLD似乎想要给资本市场画一个“超级大饼”。

招股书中,51WORLD提出了一个“地球克隆计划”,希望打造一个超大型仿真模拟器,并且提出要在2030年完成第五阶段目标,解决交通拥堵、AI训练、时空沉浸、安全预警、气候预测、能源工业等等显示应用的问题。

“虚拟科技赋能产业”,是不是有点熟悉的感觉?

没错,元宇宙兴起的时候,科技公司们也是这么说的,可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潮水退去后,各种元宇宙项目现出本相,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数字孪生”“数字地球”会不会是另一个元宇宙?

这恐怕是每一个读到招股书的投资人都会停下来想一想的问题。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担心的可能不只是有没有造血能力的问题,更担心的是,“克隆地球”这个饼画得太大,大到有那么点不接地气。

“克隆地球”的想法,其实也并不是51WORLD的“原创”,

无论是谷歌的数字地球,还是英伟达发布Earth-2数字孪生地球,都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这些项目背后,都有国际科技巨头的输血。

那么问题来了,还在靠股东输血51WORLD,到底有没有跟巨头抢饭吃的能力?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另外,虽说是新兴领域,但数字孪生这个行业,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行业,数字孪生的概念也有了很多年,并且很多行业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拿商业化前景比较好的汽车行业来说,特斯拉已经将数字孪生应用于汽车制造,而特斯拉选择与英伟达、三星合作。

此外,这个领域,市场集中度其实不高。

根据招股书里披露的数据,五一视界市场份额为2.4%,排名行业第一,而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到1%。也就是说,不同落地行业里,可能有很多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供应商。

51WORLD流血上市,“克隆地球”的资本大饼还香吗?

市场集中度的行业里,一般来说很难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头”公司,但市场集中越低,反而越可能被外来的巨头整合。

一方面,巨头有稳定的现金牛业务,能持续不断的投入资源到一个新的平台、新产品上,然后用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成熟产品,迅速拿下大部分市场份额,从而建立起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对于像数字孪生这类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也的确很难通过第三方融资渠道,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说白了,这是个烧钱,烧规模的赛道,这个领域,只有真正的巨头来做可能做得好商业化。

目前国内,数字孪生行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国内的巨头们的精力大多还集中在AI、大模型上。注意到数字孪生领域的巨头并不多。

如果将来有一天,国内的巨头开始花更多的资源进入数字孪生行业,51WORLD还能不能保持现有的竞争力?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退一步来说,如果届时51WORLD还能保持业务上的竞争力,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需要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到时候,高成本的问题,可能还是很难得到解决。

好的一面是,对于业务经营的可持续性问题,51WORLD管理层已经有所意识,并开始业务上的调整。

从2022年开始,51WORLD开始尝试消费者业务,51EarthBuilder则是一款低门槛3D创作工具,也开始向C端市场落地。51WORLD创始人兼CEO李熠也表示,做消费者业务,既有“技术上的积累,也有对外部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感知”。

发力C端能不解燃眉之急,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处在谋求上市阶段的51WORLD而言,任何有助于提升经营能力的改变,都是一件好事。

最后,有一点值得相信的是,数字孪生是未来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数字生产力时代的“水电煤”。

做“水电煤”的价值固然很大,但仰望星空的前提,是能够脚踏实地。接下来,51WORLD如何“脚踏实地”找到自身造血能力,值得持续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322015

(0)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023年8月21日 下午1:21

相关推荐

  • 极越公关负责人再现骚操作:一边捧CEO夏一平,一边骂员工是苍蝇

    作者:龚进辉 自从极越上周突然命悬一线后,相关舆论仍在持续发酵。今天,#极越员工万字怒怼ceo#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对此,极越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发文为极越CEO夏一平鸣不平,反问难道员工就没有责任吗,并“…

    专栏 3小时前
    12.4K
  • 爱玛A7Plus背后,两轮电动车加速高质量竞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如此写道。 一边是许多企业在倒闭、裁员或调低增长目标,一边是热度与销量齐…

    专栏 3小时前
    13.2K
  • 67岁的李东生,还能当好TCL船长吗?

    非常现实的表现是,李东生引以为傲的TCL三大业务,家电、光伏、半导体显示,都开始显露出“大”问题。 来源 | 极点商业 作者|顾 逍 编辑|杨 铭 不久前举办的2024 TCL全球技术创新大会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富有…

    专栏 3小时前
    10.6K
  • 出海风向标:海尔、九牧、比亚迪等国货品牌为何能“反向占领”?

    作者:Alter 盘点2024年消费市场的年度关键词,“反向占领”可以说是热度最高的候选项之一。 2024年的巴黎车展,上演了不少名场面:比亚迪、小鹏、问界等中国车企的展区人潮汹涌,甚至有外企高管拿皮尺量车取经;在“…

    专栏 3小时前
    11.8K
  • 平均月薪超6万,国内月薪的天花板原来是TA

    来源 / 互联网那些事 又到一年冬,2024尾声将至。 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奇过在过去的一年里,到底什么岗位才是真正的高薪岗位?哪些企业才是打工人眼里的梦中情企? 借由《2024年度人才迁徒报告》发布的契机。 我们将从…

    专栏 3小时前
    12.8K
  • 推人均30+小火锅,海底捞的“妥协”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林恩  小火锅赛道,海底捞也来争一席了。 11月底,海底捞正式推出小火锅品牌“沸派·甄鲜小火锅”,首家门店位于山东临沂滨河万达广场。品牌以旋转自助式的一人食小火锅为特色,…

    专栏 3小时前
    11.6K
  • 阿里巴巴亏93亿出售银泰,145亿“裁缝股神”接盘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在经多家媒体报道后,雅戈尔收购银泰的消息终于在阿里最新发布的公告中得到了证实。 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

    专栏 3小时前
    12.6K
  • 从丸美股份到丸美生物,光靠改名是不够的

    来源 / 节点财经 文 / 七公  刚刚,丸美向资本市场放了个“大招”。 12月12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股票证券简称将由丸美股份(603983.SH)变更为丸美生物。 图源:丸美生物公告 据《节点财经》观察,上市公司改名一…

    专栏 3小时前
    12.8K
  • 穿越地产周期,贝壳要做“加法”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年来,尽管房地产利好政策频繁加力,但楼市整体仍处在调整阶段。作为行业头部的房地产交易服务平台,贝壳的业绩也因此备受关注。 在经历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大跌,二季…

    专栏 3小时前
    12.1K
  • 当AI成为“最听话的员工”,白领该何去何从?

    来源 / 翟菜花 特斯拉,4月宣布全球裁员超10%,一刀下去,至少1.4万人被裁;英特尔,8月毫不手软,15%的员工被扫地出门,要求年底前务必完成;戴尔更是“杀伐果断”,两年时间裁了2.55万人;通讯巨头思科、诺基亚也没…

    专栏 3小时前
    10.3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