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柴狗夫斯基微信公众号
近日有消息称
著名招聘信息公司
号称拥有全中国最大简历数据库
曾获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投资的
“巧达科技”已经被警方查封
所有员工全部被带走进行调查
后续已有部分员工被陆续放出
据悉,该公司被查缘由可能是
因未经授权擅自抓取用户简历数据
从而涉嫌盗取公民隐私
值得一提的是
这家在公司简介中自称为李开复博士旗下
创新工场家族成员的招聘信息公司
其CEO刘炜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监事会主席
理论上应该深谙公司业务是否具有法律风险
另外,其创始人王成予
还曾涉嫌多起刑事犯罪
包括盗窃、合同诈骗、敲诈勒索等罪名
(周成宇,为王成予的曾用名)
这样一个前科累累的男人
到底是如何成为巧达科技的
法人代表、大股东
并用这样一份“不太好看”的履历
通过创新工场等投资机构的尽职调查的呢?
不过最值得玩味的
还是在“巧达科技”被查封后
创新工场等投资机构发表的
称自己只是其财务投资人
未参与公司的任何运营
必须承认
李开复“老师”撇关系的手法
的确是非常的熟练
说回“巧达科技”被查封的缘由
“盗取公民隐私”
其实这种事情在今天的互联网上
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单纯是与“巧达科技”类似模式的
做简历爬取业务的公司
只要搜索“简历爬取”关键词就能随便找到不少
恶意窃取和倒卖“用户信息”
所引起的刑事案件早已有之
更早之前
58同城的简历数据库就曾被曝出可被随意爬取
互联网上“信息泄露”事件发生频率极其夸张
仅仅是2018年下半年所发生过的
泄露数据以亿为单位的数据泄露事件就有数起:
6月,圆通十亿条快递信息
被人挂在暗网公开兜售
8月,华住酒店五亿条用户信息外泄
9月,瑞士数据管理公司Veeam
4.45亿条用户数据遭泄露
11月,万豪酒店五亿用户开房信息外泄
12月,北美著名问答网站Quora
1亿用户数据遭泄露
如果再加上如:
国泰航空940万乘客数据泄露
MongoDB1100万分邮件记录泄露
小米有品2000万用户数据泄露
陌陌3000万用户数据泄露
……
几乎可以说
无数企业组织
几乎三天两头
就跳出来一个
“数据泄露”事件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几乎是在裸奔
因此有人说“从你接入互联网的那一刻开始
你在某些人面前就已经不再有秘密可言”
有趣的是
在当今互联网上盗取用户数据、
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屡禁不绝这一背景下
国人对于“隐私泄露”这件事
竟然也能慢慢“适应”了下来
开始变得极度的麻木与无动于衷
最显著的例子
就是百度CEO李彦宏曾在北京召开的
“中国高层发展会议”上公开声称
中国人更加开放
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
而这种想法并非特例
由于我国的独特文化
很多人认为“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
反正自己没干过啥亏心事
那些人要拿我的身份信息,那就拿去好了”
活脱脱一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风范
可所谓的隐私泄露
真的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吗?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不会上当的人
只有不够精心设计的局”
举个例子
假如你有一天去找一位算命先生算命
未曾谋面的他要是说出你上有老父老母
下有娇妻一子
户型是三室一厅
也许你对他还只是半信半疑
但要是他接着说出你
年轻时去大上海经过商——赔了
考过三次湖南老家的公务员——挂了
谈过一个美国的前女友——绿了
这些细节一出来
你是不是就开始动摇
甚至忍不住心悦诚服地喊一句“大仙”?
因为信任感,往往就来源于细节
——《欺骗的艺术》
只要获取了你的大量身份信息
诈骗者可以做到比你都更了解你自己
把你骗的找不着北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没有人能够在对方通过情报上的不平等
所精心打造出来的骗局中全身而退
两个智商接近的人
在有心算无心之下的碰撞
往往是碾压的结局
2016年,“黑客”杜天禹通过技术手段
非法侵入“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网站
盗取高考考生个人信息64万余条
并将其中10万余条信息
以一万四千元的价格出售给陈文辉
后续陈文辉诈骗团伙利用购得信息
组织拨打诈骗电话1万余次
共计骗取他人钱款20余万
并造成高考考生徐玉玉
因被骗走学费自杀身亡
引发舆论轰动
而该案就是一场典型的“信息泄露”导致的悲剧
(下图为受骗考生徐玉玉)
事实上
像是你的姓名、生日、通讯录
住宿信息、健康状况、交易信息
快递记录、人际关系网、经济情况等
十有八九早已经在互联网上被信息贩子们
来来回回倒腾好几遍了
之所以你还没碰上能让你上当的骗局
大概率只是因为投入产出比不够罢了
简单的说
你的经济状况让骗子认为
假如去精心研究你的性格、
履历、健康情况、行动规律和兴趣爱好
为你量身打造一个定制化的“精准诈骗”骗局
很可能会收不回成本
不过值得庆幸的
这一次警方对于“巧达科技”的雷霆一击
正昭示了政府部门对“公民隐私”保护的重视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关部门对于该领域的监管、立法等工作
都一定会逐渐落实下来
但人们绝不应该就此放松警惕
因为信息泄露不同于其他威胁
除了企业组织的数据库被攻破
导致的由上而下的泄露
还有一种由下而上的逆向泄露
最简单的
像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
而去一些不靠谱的网站、APP上注册账号
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身份信息
甚至是银行卡账号等提供给对方
还有一看到“免费”就两眼冒光
乖宝宝般听从对方引导
关掉疯狂示警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去安装那些来路不明
暗含木马、病毒的盗版软件
如果公民不能觉醒对于自己隐私保护的意识
堵上这种形式的信息泄露缺口
那恐怕任政府如何去严加监管、落实执法
还是无法挽救那些执意寻死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6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