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度复杂的世界,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处于科学大爆炸的产业剧变前夜,正在从高速增长的增量经济转向中低速增长的存量经济时代,“人心”(员工/客户/伙伴)日益焦虑与复杂。在外部世界和员工内心都处于极度复杂的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在如此内卷的残酷竞争中走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
《极简增长》
作者:彭志强著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盛景网联创始人彭志强在其著作《极简增长》中给出了答案。《极简增长》一书是彭志强20多年行业经验的结晶,通过分析科技、电商、新能源等20多个领域中的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极简增长”的策略克服经营挑战,形成竞争优势,不仅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重塑认知,以极简的方式带领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也能帮助职场人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在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企业依靠“信息不对称”盈利,因此,“客户导向”往往只是挂在嘴边的空话,企业采取的策略甚至时常与“客户导向”在本质上相悖。但在中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经不存在。过去,“买的不如卖的精”,而今天,当消费者货比N家时,可谓“卖的没有买的精”。
所以,企业家和创业者必须学会在“信息对称”的情形下仍能赢得客户认可、仍能盈利。这时,“客户至上”就必须从空话转变为企业的基本功和生存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不应再是摆设
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习惯于竞争战略,即对标竞争对手进行产品或策略的调整,我称之为战略思维1.0。竞争战略得以成立,往往是因为你和竞争对手满足了同一客户的同一需求或近似需求,当市场高速增长时,客户和需求都在持续增长,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分享市场增长的红利,因此,竞争战略思维曾经是奏效的。但是,今天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有限的宏观总量增长意味着同一客户的同一需求往往已经被充分甚至过度满足,大量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收入利润增长停滞,企业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
为何中国企业的“内卷”极为严重?为何欧美日国家企业的“内卷”似乎并不严重?为何中国企业最近四五年开始普遍抱怨“内卷”越来激烈?
“内卷”源自中国企业间极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这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因为大家都有肉吃。但近年来经济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浮在表面的,好赚的钱”被赚走了,此时企业家和创业者就感受到了“内卷”之痛。
如何跳出“内卷”?如何规避恶性的同质化竞争?要解决此类问题,就要建立新的增长战略思维,即战略思维2.0,也就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增长战略思维,把目光从竞争对手转向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开创“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在华为创业早期,任正非就经常对员工说:“你们要对客户好,没有客户我们就饿死了,客户好华为就好,华为好你们就好。”1998年,华为将这种朴素的认知和生存经验写进了《华为基本法》。2010年,华为正式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成就客户就是成就我们自己。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以技术为中心,就必须从客户需求和体验开始,然后反向去寻找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更不是以领导者为中心,而是屁股对着领导、眼睛盯着客户。”这就是任正非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刻理解。
亚马逊的六大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顾客至上”:“领导者要优先考虑顾客,然后再安排其他工作。作为领导者要努力工作,以赢得顾客的信任。”
虽然几乎所有知名企业都提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以客户为中心”不应只是被贴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实处,要成为企业一切决策的标准和最高行动指南。
企业家或创业者只要把主战场从“满足相同客户的相同需求”转向“满足相同客户的不同核心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的核心需求”,就会逃离恶性的同质化竞争,“内卷”的压力瞬间就会减轻。
而那些宣称满足N种客户N种需求的“散打型企业”或者多元化企业,必将越活越艰难,最终被边缘化。中国企业过去喜欢的“地缘多元化”日渐式微,而“专业全球化”正在推动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化2.0时代,迎来历史性的、超长周期的大机遇。
所谓“地缘多元化”,是指在中国或者在某个地区涉足N个行业或领域,这曾经是“首富们”热衷的控股型扩张模式。近年来,众多“首富”的铩羽而归已经给这种扩张模式画上了句号。但以参股或有限合伙人(LP)形式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投资的不在此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或家族投资者扮演的是小股东的角色,他们无须花费精力管理企业或基金,因为有专业管理人和优秀创业者全职负责管理。这将是企业家未来家族财富配置的主要模式。
从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的角度来看,“专业全球化”方兴未艾,具有全球化能力的企业如今是风险投资(VC)眼中的香饽饽。在“专业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外贸行业将被重塑,不仅针对过去的中低端消费品,更将面向高端科技消费品、高精尖设备等进行全面升级。高端专业服务(如医疗CROa等)也将实现全球化。近年来,中国医疗企业license-out(海外授权)模式b的突飞猛进亦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缩影,2023年,中国在生物制药授权领域已经成为净出口国。
复杂性是导致企业衰败的“隐形杀手”
约瑟夫·泰恩特(Joseph A.Tainter)在《复杂社会的崩溃》(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中指出:“复杂化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规模、其组成部分的数量和特点、其整合的特殊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其拥有的独特社会人格的数量及其多样性以及社会功能整体凝聚机制的多样性。这些方面任何尺度的增加都标志着社会复杂化的增加。相比之下,原始狩猎社会只包含几十种独特的社会人格,现代欧洲通过人口普查已识别出高达1万~2万种不同的职业角色,而工业社会可能包含100多万种类别不同的社会人格。”
企业家、创业者不仅要面临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的类别不同的社会人格a,而且要面对众多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纷繁复杂的社会人格,所以经常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状态。
我们在中关村开会时经常半开玩笑地说:“知识分子开会,每个人都想法多。清华人开会,八个人,有八种想法,北大人开会,八个人有九种想法,因为有一个专家自己就有两种想法。”
想想泰恩特所说的100多万种社会人格,各位企业家、创业者就知道为什么“队伍真是越来越难带了”。
当今社会正在进入复杂化状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令当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呈指数型增长。此时此刻,为了增加销售或坚持下去,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太多的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让消费者经常会“怀疑人生”。咨询顾问在PPT里写的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老板都快得“密集恐惧症”了。
无法驾驭的复杂性甚至会令一个文明、一个帝国崩溃,更别提一家企业了。
在存量经济时代,不再是遍地黄金、遍地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位企业家、创业者都在绞尽脑汁地进行“降本增效”。企业只有坚定地推行极简增长方法论,才能轻装上阵,对抗复杂性带来的“熵增”效应(在没有外力的约束下,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一家美国战略咨询公司在调研了众多公司后,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结论:“在某些公司,员工95%的日常工作与公司战略无关。”
尽管对95%这一数字可能存在争议,但在众多企业中,员工50%的工作未能聚焦于“核心客户核心需求的核心产品和核心销售系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导致了巨大的浪费与“错配”,极大地消耗了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
因此,复杂性是导致企业衰败的“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企业拉入泥沼。
结语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社会上出现了唱衰的声音,企业家、创业者出现了焦虑心理或畏难情绪,对未来缺乏信心。但实际上,以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每年保持约5%的增长率,依然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引擎,这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同时,在K型分化趋势下,中国经济仍存在巨大的结构性增长机会。
为什么企业家、创业者信心不足了?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发生了变化,倒逼企业的增长模式发生变化。“降本增效”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到底该怎样实现呢?
为何极简增长是存量经济时代的增长之道呢?为何极简增长是每一家企业“降本增效”的最佳解决方案呢?为何企业家、创业者只有掌握“极简增长”并将之贯彻在企业之中,才能真正重建信心、重新实现增长呢?
在读完本书后,相信各位企业家、创业者在如此之“卷”的时代里,内心会安定下来,并发现自己已经找到了企业增长的钥匙。
——本文选自《极简增长》,作者:彭志强,出版时间:2024年12月,出品: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32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