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产品之道、赚效率的钱,锅圈万店背后的赢家法则

万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壁垒,当它出现在任何行业时,都意味着这个玩家身上存在许多领先于行业的优势。

这一点,在刚于近日登录港交所的锅圈食品(以下简称“锅圈”)身上尤其明显——2017年,锅圈开出第一家店,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门店数量达到10025家,异军突起仅仅只用了不到7年。

“快”是锅圈发展的特点之一,品类的拓展也不容忽视。从吃火锅找锅圈,到在家吃饭找锅圈,当越来越多的社区门店拔地而起,锅圈开始成为一个大型社区餐饮零售产业枢纽,在幕后构建起复杂的全国性供应链。这份躬耕精神铸造了独特的壁垒,锅圈崛起的历程,已很难有后来人可以复制。

万店锅圈,把餐饮零售化

在锅圈登陆港交所之前,一种把锅圈当成传统加盟型企业的误解尚在流传。直到招股书揭示了2022年锅圈的收入构成中有高达98.4%的比例为产品收入,外界才更多意识到锅圈是个值得深思的潜在投资标的——这其实是一家零售型公司,它并不以加盟费为导向,而是以零售价值为导向。

在过去两三年激烈竞争的零售市场,锅圈既然能逆势冲击万店成功,代表着这是一匹无惧市场周期的“奔马”。万店背后,锅圈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

首先,是在每个行业都能“通吃”的规模效应。基于万店的销售优势,锅圈不仅在收入层面拥有了更大的规模,还得以持续扩大在上游供应商处的采购规模,这带来了两个零售行业的经典积极效应。

一是业务规模越大,摊薄成本就越低。比如招股书显示,2021年及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人民币6.3亿元和6.2亿元,在绝对值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二者占收入的比例则分别为15.9%和8.7%,几乎是成倍的缩减。

二是扩大采购规模意味着和供应商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对前几大供应商有了更多议价权和对产品质量的话语权:2020年至2022年,锅圈从最大供应商处采购支出分别为2亿元、2.8亿元、4.45亿元,招股书显示,向锅圈提供采购优惠的供应商数量呈现出大幅度增加态势。比如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2年,锅圈牛肉采购量提升73%,牛肉采购单价下降2.7%,同期牛肉市场平均批发价上升0.5%,这意味着锅圈可以建立优于市场状况的成本体系。

反过来,这些依托于规模优势的产品是否能在终端快速走入市场?答案是肯定的,锅圈采购的食材规模持续上升,但销售存货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了2亿2200万。而每家加盟店向锅圈采购的平均订单数量则从2020年的52.4增长到2022年的95.9。肉眼可见的销售加速中,蕴含锅圈的另外两项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和C2F价值。

品牌效应是促进动销的重要因素。万店不仅仅是销售渠道,更因为靠近社区之类的日常消费中心,成为锅圈品牌日常曝光的途径。食材类消费具有重复性和日常性,当锅圈在特定区域圈层打响了名号,复购价值便会凸显,进一步加强去库存。

一张生动的“金字招牌”,是零售品牌梦寐以求的褒奖。社区市场圈层往往具有内向性,即品牌打进去之后,会内化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有助于减少广告营销的需求。招股书数据也显示,得益于这种临近消费者的品牌效应,锅圈2023年前四个月的广告及推广开支减少。

而关于C2F,则是零售行业始终在追寻的“以销定产”理念的延伸——传统以销定产思维是根据市场反馈决定产销策略,锅圈则凭借广泛触达消费者的优势,可以更超前地发掘消费趋势,并将决策应用在产品开发上。

2022年7月,锅圈根据市场数据反馈,在火锅产品类别中定制推出了巴适黑毛肚产品,同时在毛利率和销量两项指标上取得增长,验证了C2F策略的潜力。随着门店渗透到圈层更深处,锅圈无疑将在产品研发上更加集思广益。

所以,从零售价值来看,锅圈“万店级别”的成就名副其实。现阶段,社区店凭借区位优势,引发了众多行业的激烈竞争,从生鲜到零食,玩家一哄而上,试图在消费者的家门口建立品牌壁垒。

这有合理之处,比如政策上近期鼓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餐饮零售等服务贴近社区是大势所趋。但这反而意味着,拿下消费者心智更难了,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像锅圈一样,自然而然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建立先发优势和心智壁垒。

一个数据上的小细节是,锅圈2022年闭店率仅有3%,有接近三成加盟商经营着至少两家门店,可见其在基层消费市场具备稳固地位。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认为,5%以下的闭店率就称得上优质标的。锅圈,已经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价值。

做强供应链,构建上下游壁垒

悟已往,知来日。对待龙头,评估的关键往往是后劲。拆解出来,就是锅圈的成长原因和成长预期。

这牵涉到锅圈万店规模效应背后的隐藏能力:万店面向需求,真正考验的并非门店层面,而是供应链的能力——更具体的表述是,锅圈透过万店窗口,建立可持续、可复制的高质量供应链的能力。

锅圈在初创时期曾经采用过一种“先建仓后开店”的模式,彼时的思路是先建立仓库,再以仓库为中心,以一定覆盖范围为标准建立社区门店。到后来的“一店一铺一库”,每个门店既是仓库,也是优质产品进入市场的触点。要真正让门店的价值“活”起来,对锅圈这个主事人的能力考验是十分明确的。

而今,万店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仓储价值节省与平滑门店运营波动的双重作用,同时将盈利机会让给门店,促进规模扩大。深究下去,这实际上倒逼锅圈增强自身产业链能力,主要体现在门店运营效率要够高、仓储物流效率要够高、产品打造效率要够高。

门店效应上,锅圈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组成的数字化门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一个相关数据是,在加盟店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运营管理门店的员工数量在逐步减少,效率提高,从2020年的每人管理3.2家,增加至2022年底的每人管理10.7家,在今年前四个月进一步增加至12.8 家。

物流层面,锅圈参与孵化的冷链物流企业,已整合布局了14个现代化区域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这个体系满足了产品从产地到全国门店的网络化输送需求,成为锅圈运营的“毛细血管”。

但就像我们前文分析的规模效应,万店代表着供应链上的“特权”已经产生,锅圈可以做的事情变多了。供应链流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上游的食材和工厂——有生产,才有流动和变现。高质量的SKU供给,始终是零售型公司成长最直接的驱动力。

这就绕不开锅圈的“单品单厂”模式,也就是让供应商的产能集中到一种产品。在其招股书中,肉类、丸类及滑类、锅底这三类产品,分别占2022年销售收入的19.9%,19.2%和10.4%,身后就是锅圈的三家自建工厂。

但这仅仅是一个代表,针对每一个具有充足市场需求和稳定销售情况的产品,锅圈都可以将其“单品单厂”化。在2023年的锅圈加盟大会上,官方表示要在B端孵化出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

“孵化”,这可能是用来形容锅圈源头供应链能力最好的词语。招股书显示,锅圈的产品95%以上是自有品牌,经由锅圈研发定调后向工厂定制。这里面有着三重意义:锅圈定制的产品来自市场数据与优质食材供给的结合;锅圈可以高度掌控产品质量;锅圈可以基于万店规模持续扩大需求量,从而产生“飞轮效应”。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标准化体系——源头寻找优质食材产品;打造大单品,并将产能集中到少数供应商手中,从而降本增规模;进入市场验证产品力,对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打造单品矩阵,完成“孵化”链条。于是,整体的成本越发走低,产品成功率则提高,锅圈在供应链上做的幕后功夫,最终体现到了它的财务成绩上。

结语:着眼未来的“盛宴”

2023年前4个月,锅圈实现营收20.8亿元,背后出现了毛利的大幅提升,毛利率增长到21.1%,毛利由2.97亿增长为4.39亿,同期已录得净利润1.2亿元,维持了自2022年开始的盈利态势。

业绩从来不是起点,而是正确战略带来的成果。在锅圈身上,我们看到了它对规模效应的极致利用。

规模带来了定制化产品对毛利空间的优化,促进了整体利润水平提升;规模促进了品牌势能的强化,在中国广阔的用户市场继续开拓想象空间;规模也让打造更多精品SKU成为可能,届时万店的潜在价值还会放大,因为其承载的产品价值越来越高。

显而易见,锅圈是把好产品做出了规模。所以恰似文首所说,它从未走传统加盟的路子,也愿意让加盟商分享更多收益,因为产品做好了,消费者的餐桌上还会有更多锅圈的产品,也就有更大的蛋糕等待切分。

沙利文认为,“在家吃饭”现阶段已取得5.6万亿元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达到7万亿元以上,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而如今,锅圈对成功之路的复制还处在起步阶段,前方是一片坦途。其“势”已成,将锐不可当。

来源:港股研究社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22244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9日 下午10:21
下一篇 2023年11月9日 下午11:21

相关推荐

  • 不卷价格卷服务?今年双11淘宝商家如何解题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2001年出版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商业模式:经营一家公司就像推动一个飞轮,当飞轮的转速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就无须再费力,飞轮会凭借之前积累的动能不停旋转。这就…

    发现 39分钟前
    4.4K
  • 星巴克整顿自己

    对比瑞幸和星巴克的财报,你很容易有种“瑞幸赢麻了”的感觉。2024财年第四季度报(截至9月29日),无论是核心经营数据还是全球同店销售额,星巴克都低于预期。全球营收达90.7亿美元,同比下滑3.2%;归属于上市公司的…

    发现 39分钟前
    4.9K
  • 短剧上瘾者,中老年占一半

    土味短剧,正在变成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下沉,对互联网世界一片懵懂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灰色群体的新目标。亟需陪伴的老年人试图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价值,最终赔上了自己的养老金。一些恶俗剧情的…

    39分钟前
    4.7K
  • 智能手机高端化助推全球平均售价上涨:2024年将达到365美元,创历史新高

    【TechWeb】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于近日公布了其最新报告。报告显示,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将达到365美元,约合人民币2620元,较前一年增长3%。这一上涨趋势的背后,是全球智能…

    发现 1小时前
    6.8K
  • 2024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即将开幕,50+国内外专家齐聚共话AI前沿

    北京2024年11月10日 /美通社/ -- 由CSDN & Boolan 联合举办的「2024 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将于 11 月 14-15 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隆重召开,汇聚国内外知名技术专家,与 1000+ AI 领域精英共话智能体、多模态、…

    1小时前
    8.7K
  • 增辉生命,闪耀职场----默沙东中国在进博会发布员工价值主张

    上海2024年11月9日 /美通社/ --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默沙东向公众发布了默沙东中国的员工价值主张。默沙东中国在本届进博会现场举办"增辉生命,闪耀职场"…

    10小时前
    11.7K
  • 宝洁吉列与博朗在进博会发布三款新品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宝洁旗下男士理容品牌吉列和博朗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三款科技新品:吉列极光剃须刀第二代、博朗9系巅峰版理容套装及跃动版剃须刀。活动中展示了产品的创新技术,如吉列的FlexDi…

    发现 11小时前
    11.9K
  • 立邦与利安德巴赛尔签署战略协议

    立邦与利安德巴赛尔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在可持续包装领域的合作。双方将利用各自技术优势,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此次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原生和再生塑料的多方面应用中进…

    发现 11小时前
    11.7K
  • 立邦与陶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立邦与陶氏公司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深化双方在气候保护、更安全材料、循环经济及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合作。立邦将利用市场影响力及技术优势,陶氏则凭借全球资源与生产能力,共同…

    发现 11小时前
    13.3K
  • 立邦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立邦与巴斯夫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利用各自技术及资源优势,通过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立邦长期坚持科技驱动创新,打造可持续产品,助力产业链…

    发现 11小时前
    13.5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