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一个热词,消费升级,各大平台都在鼓动着消费者去买更大的牌子、更高价格的商品,仿佛花的钱越多就叫消费升级。
不过从去年开始,消费升级这个词不热了,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也渐渐明白,很多电商所谓“消费升级”的宣传不过是为你洗脑,千方百计让你清空购物车。
这个时候,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出现了,以风卷残云之时席卷全网。大量高线城市用户的需求被唤醒,张开双臂拥抱这种实惠的生活方式。人们也对“消费升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所谓消费升级的本质不是买价格更高的商品,而是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商品和更优的服务。
消费者一旦觉醒,后果很“严重”。刚刚拼多多发布财报,2019年GMV达到了1006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比上一年翻了一倍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5.852亿,比上一年净增了1.67亿。
与数据上的亮眼相对应的,是过去一年里网络上不断的“真香警告”。1699元的AirPods Pro,4599元的iPhone 11,1888元的戴森吹风机,2628元的华为P30……那些以前瞧不上拼多多的人,现在却大呼真香,“安全下车”甚至成为了一个网络流行语。
拼多多为什么能比别人便宜,这是一个很多专家都在研究的话题。去年底,有一位零食头部品牌的商家高管,在一个券商研讨会上探讨过这个话题,结论是拼多多的行销成本比较低。
他算过一笔账,同样卖100块钱的零食,在其他平台和拼多多能有多少利润?这100块钱的零食,成本价是55元,剩下的45元是利润空间。
第一步需要花钱的是物流,100块钱的零食,天猫发货成本是15元,拼多多是20元。因为拼多多没有购物车的概念,一单是一单,所以发货成本相对较高一些。
第二步需要花钱的是行销费用,就是做广告、做营销、买流量的钱,想卖出100块的零食在其他平台需要花费25元,而在拼多多只需要10元。这是因为拼多多基本不需要去购买流量,就算愿意烧钱也没啥广告坑位,买流量的效果还不如降价1块钱实在。
这两步算下来,100块的零食,其他平台的大致利润为45-15-25=5元;拼多多为45-20-10=15元。这还不是最后的结果,如果进入了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行列,能够再降低10%的成本,所以拼多多的利润为15+10=25元。
简单地说,同样100块零食,商家在其他平台的利润只有5元,他就算不赚钱顶多也只能打95折;而在拼多多的利润有25元,最高可以给消费者打75折。
其实这个数据还有变化,因为拼多多不向商家收佣金,至今仍是“0佣金”和“0平台服务年费”政策,但其他平台普遍要收2%-5%的软件服务费和平台服务年费。这么一算拼多多的利润就更有优势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拼多多能在短短时间成长为小巨人,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商家们的行销成本更低,自然更乐于打折,从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实现薄利多销。毕竟消费者们都不傻,一张满1000减100的满减券,与直接降价200根本不能比!
原创文章,作者:新智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