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宪勇
出品︱阿桶观察 勇砺商业评论
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
“我个人把一个‘好的时代’定义为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给机会’,第二个是‘有困难’。因为没有困难,根本就没有机会。”近日,在武汉举办的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24现场,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博士给出了自己心目中“好的时代”的定义。
在刘积仁看来,东软过去33年创业走过的路程,没有一件事不和困难有关,也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东软所有的收获都要感恩这个时代给予的压力,“有一天当我们完成了对困难的克服,我们就站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让刘积仁感到庆幸的是,“这真是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它有困难,因为它有问题需要解决,这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东软是幸运的,是因为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那些困难,我们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汽车出海,并不是东软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行业的大势所趋给东软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过,它真的会给东软带来一个“好的时代”么?
内卷与机会并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到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阶段。相比以往一个新上市的车型可以持续销售20年的高回报时代,如今一款新车上市后或许只能销售三年就需要改款升级,这种内卷的局面导致车企在投资和回报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则竞争态势更为激烈,海外车企推出一款新车差不多要花费三年时间,而中国车企推出一款新车最短的只需要12个月,这意味着新车从设计到生产出来只用12个月,因为验证时间短,这对汽车零部件厂商和软件厂商而言都产生了巨大压力。
“虽然市场内卷加剧,但中国品牌汽车的出海业务还是很好的。与东软合作的一些中国汽车品牌接到了大批量订单,时常需要加班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另外,从出口海外转变为海外制造也是一个方向,中国车企都很智慧,在海外设厂之后就变成了海外本土公司,取得了很多单纯出海所不具备的优势。” 东软集团首席执行官荣新节表示,目前中国汽车产大约达到全球整体产能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载设备产业和整个汽车行业去年整体产值是11万亿,占中国GDP的10%。很显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银行和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
东软集团首席执行官 荣新节
对于盈利这个问题,荣新节表示,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数据变现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模式。但要注意的是,东软并不是将数据直接变现,而是协助客户发掘并实现其价值转化的潜力,进而获得相应的合理收益。
“如果一家软件企业的资产不能复用,要想创造高效盈利是不可能的。东软更应该成为一个行业专家,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提供者。在此基础上,东软需要帮助客户整理业务和需求,实现共同的价值创造。”荣新节说。
东软不走跟风之路
“在各个新兴行业中,AI一定是下一个风口。与2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当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然而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给所有行业带来的巨大颠覆效果。” 东软智行首席执行官简国栋表示。
东软智行首席执行官 简国栋
简国栋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辅助驾驶技术L2、L2+一定会标配到每一辆家用车上,东软也会在这个时间窗口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位车主带来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要知道,汽车是一类需要高安全保障的产品,因此对汽车软件提供者的技术能力、产品品质、实践经验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现在的汽车市场往往喜欢跟着时髦概念走,这导致了不少车企在选择设计方案的时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跟着市场潮流走。
“作为一家有着33年历史的软件企业,东软不会盲目跟风,那样很容易导致整个研发体系被扯散。东软更关注长期效益,关注新技术是否会给行业带来真切的商业价值。”简国栋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得分项会来自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我们或许没必要追求产品的上限,但我们必须保证底线。我们的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其次是便利,最后才是舒适。”
针对汽车企业固有的“驾舱分离”的思路,东软积极借助软件设计思路来推动改变这一行业惯性,让汽车的舱和驾从根本设计上进行功能融合。
“我们坚持看长期市场,锚定长期的目标。要跟上技术的浪潮,而不是跟风那些炒作出来的概念名词。”他说。
出海并非机智策略,而是生存需要
在东软的几个大的业务板块中,汽车板块占整个东软营业收入的1/3,东软目前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海软件提供者。
简国栋表示,出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今天中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在2700万左右,但是中国车企的产能大概在6100万台,整个中国市场只能承接30%-35%的产能,还有75%的空闲产能将利用出海来承接。
“本土消费能力已经过剩,只有出海可以打开突破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出海不再是所谓的大战略,而是必选项,是生存的需要。”刘积仁博士对于出海战略表达得更为直接,他同时表示,“幸运的是,东软从成立第一天就开始从事汽车软件出海业务。如今,我们的海外汽车业务大概占27%,发展迅猛。”
刘积仁提及的“出海业务”已经不简单归结在出口这个简单层面,现在已经发展为本地生产、本地制造等各种出海业务模式。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动作,东软也加快节奏,建立以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为中心的全球产品研发与交付网络,致力于以车规级软件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海外智能生态解决方案+软硬一体产品的全球化业务能力。
走开放的路,做可控的事
软硬一体仍然是东软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会继续坚持的方向。
简国栋表示,“未来,舱行泊一体化模式可能是最适合东软的一条路,这是东软的优势,也符合未来车企的需求。”
针对汽车市场的芯片短缺问题,东软表示不会自己投资做芯片,而是与国内外优秀的芯片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因为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车型都有不同的需求,东软会继续以客户为中心,秉承开放的心态进行行业研究和合作。
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东软及旗下相关公司正在为全球车企及产业链客户提供面向下一代的汽车基础软件平台、整车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EV动力系统、车云一体、智能通讯、信息安全、大数据等关键领域的平台、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被对手关注是一种幸福
相比海外市场,中国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都要更快一些。
今年10月底,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并于10月31日起正式实施。不同车企加征的税率从17.0%到35.3%不等。在此之前,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甚至从25%提升至100%。
这显然为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设置起一道新的壁垒。
不过,在刘积仁看来,这也说明了国产品牌已经长大,引起了海外市场的关注,因为此前东软也曾经面临这样的排挤和打压。“我觉得被对手关注实际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因为这代表着你已经强大到有人把你视为对手了。”
目前,东软在全球拥有近18000名员工,在美日德等海外国家设有研发、服务、交付中心等分支机构,业务覆盖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出海企业最大程度地规避车企出海风险,并且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多种针对特定市场本土化的生态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
“饥饿能使一个人的头脑更聪明,你要无时无刻地琢磨下一个面包在哪里。”几年前,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刘积仁曾经以乔布斯那段著名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语句来表明了自己创业时的“饥饿感”。
在刘积仁的心目中,很少有一项技术可以在整个信息技术发展史上持续保持三年以上的热度。东软在选择了科技产业的同时,也便选择了迎接变化,选择了承担风险,选择了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就像一个围猎场,今天你发展得好,他就来了,明天发展不好,他就走了。我们本来就处于一个短命的行业,能够保持持续成长的企业屈指可数。利润率自然对我们很重要,但生命力对我们而言更重要。在平衡利润率和生命力的过程中,东软会用获得的一部分利润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力。”刘积仁笑道,“作为东软的创始人,我最关注的是企业的生命力。在这个世界,活得长比活好一两年更为重要,而我是追求活得长的那个人。” (文/曾宪勇)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31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