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纸片人到虚拟人,我们在期待什么?

文/陈根

2021年以来,伴随“柳夜熙”、“AYAY”等虚拟人的爆红,现象级虚拟人形象带动虚拟人不断出圈,越来越多的虚拟形象正在走入大众视野。

冬奥会前夕,央视首位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为听障人士提供专业赛事解说。前不久,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已故著名歌手“邓丽君”与歌手周深实现同台对唱。其中,“邓丽君”正是整合了全球领先的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及顶级特效的虚拟形象。

虚拟人行业关注度显著提升,产业趋势渐显。资本和互联网企业闻风而动,开始在虚拟人赛道上进行布局,各大品牌商纷纷推出自己的虚拟偶像代言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虚拟人”融资事件合计20余起,金额超20亿元。量子位测算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还将达到2700亿元。

虚拟人行业或迎来爆发起点,行业机遇正在加速到来。

技术突破是核心动力

人类自诞生起,就对“虚拟”有着天然的幻想和需求。从产业发展看,虚拟人产业最早在日本诞生,二次元文化的盛行催生了让“纸片人”动起来、形成交互的情感需求。随后,虚拟人开始在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幻类作品中频繁出现,行业发展驱动虚拟人由小众文化的情感连接需求,向技术驱动转移。

20世纪80年代开始,虚拟偶像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形成,早期的虚拟偶像使用2D、3D动画的形式表现虚拟人物形象。这一时期的虚拟人主要为虚拟偶像,例如虚拟歌姬林明美、少女偶像芳贺唯。参与的公司主要是动漫制作方、游戏公司等,他们通过向粉丝售卖音乐专辑或参演电影等影视作品的方式盈利。

21世纪初期,CG技术、动作面部捕捉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虚拟角色面部表情、动作等更加丰满。这一阶段的虚拟形象主要为虚拟偶像及电影中的虚拟角色,比如初音未来、洛天依、《指环王》咕噜等,参与公司为顶尖CG公司、音乐制作公司、媒体公司等。

除了通过售卖音乐专辑等周边进行基本的盈利外,举办线下演唱会或在主流舞台进行表演等也成为了商业价值落地的主要形式。但该时期虚拟偶像市场规模较小,动捕、CG等技术水平不够成熟,并且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和公司支持,演出效果和运营方式并不理想,虚拟人并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

2016年后,随着技术发展,IP型与非IP型虚拟人均开始商业化起步。IP型虚拟人方面,海内外社交平台开始涌现出大量虚拟主播,这一时期的虚拟主播形象以二次元、卡通风格为主,并利用粉丝经济,通过平台粉丝打赏及直播分成实现盈利,吸粉能力可观。

非IP型虚拟人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虚拟人应用逐渐进入主流市场,传统媒体及商业机构开始使用服务型AI虚拟人进行业务辅助。这一时期,搜狗、百度等科技公司也陆续进入虚拟人赛道,布局服务型虚拟人。2017年,B站推出“虚拟次元计划”,打造了国内初代虚拟UP主小希和小桃;2019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则共同发布数字员工“小浦”。

回看虚拟人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技术的发展是虚拟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图像端,CPU、GPU等技术的进步更加真实地表现了虚拟形象及其特征,使虚拟人在外表上更加贴近人类;交互端,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人提供了“智能”并赋予其性格,同时提供多维度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文字以及动作等等,使虚拟人更加接近人类特征;呈现端,混合现实、全息影像的发展则使人们能够享受与虚拟人更加沉浸的互动体验。

尽管技术的进步许诺了虚拟人极具前景的未来,但不可否认,过去的几年里,虚拟人依然在世界各地呈散点状,激起短暂的涟漪之后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究其原因,一方面,虚拟人的“互动属性”还不够,并且“智能性”离人们所期待的还有所差距。尤其是早期的虚拟IP,与“观众”并没有太强的互动性,更多是偏“偶像”的存在,所以与传统的偶像经济没有太大的革新。

另一方面,虚拟人的破圈属性还没有那么强烈。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为代表的虚拟歌姬主要活跃在二次元圈内。同时,虚拟人的商业变现方向还经历着不断的探索,此前主要的方向包括广告合作、演唱会、教育以及直播方面等,仍缺乏大规模应用的落地场景。

入场虚拟人

如果说,此前虚拟人在世界各地还呈散点状发展,那么现在,随着数字技术大规模的普及,虚拟人的火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

显然,与真人相比,虚拟人天然拥有工作不出错、全天候在线、无负面新闻、可低成本运营等优势。虚拟人可使目前依赖与高IP价值现实人物的商业模式中的成本大幅降低、内容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虚拟人也大幅提升了虚拟角色与用户的交互真实性。于是,在技术的成熟为虚拟人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的背景下,虚拟人凭借自身的显著优势,正逐步拓宽其应用场景。

2020年以来,不同类型虚拟人的商业模式随着行业的迅速成长,逐渐清晰。海内外虚拟KOL、虚拟偶像团体等引领潮流,形象风格多变,商业价值凸显;虚拟网红KOL与时尚、美妆等品牌合作产生了较好的商业价值;服务型虚拟人在直播间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直播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盈利。

随着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升温,头部互联网公司以虚拟人为切入点悉数入局,加大资本投入。目前,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均在虚拟人方向投资布局,大禹网络、次世文化等MCN公司拓宽了虚拟形象的设计和运营业务,蓝色光标等营销公司不断加强虚拟人领域的营销服务能力,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也对虚拟偶像博主进行布局和引流。

此外,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今,虚拟偶像领域的初创企业也已获得25笔融资,所融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SIG海纳亚洲基金、蓝驰创投、顺为资本、险峰K2VC、金沙江创投等明星机构纷纷入局。其中,资本投资集中在2个领域:底层技术投资以及数字偶像运营。

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应用场景开拓和虚拟人的多维度优势,国家也给予了虚拟人产业发展高度的重视。政策层面,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 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首次明确地鼓励和支持虚拟人的发展。

在技术、资本和政策的协同支持下,虚拟人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讯公司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可以预见,伴随着AI、5G、VR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虚拟人作为用户与虚拟世界的重要交互载体,将会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也将在更丰富的场景中应用落地。

真火爆和真痛点

火爆是火爆,但痛点也是真痛点。

从技术角度来看,虚拟人的兴起虽然折射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未来虚拟人的智能化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但对于目前来说,要实现真正的虚拟人智能化融合,技术上还有不小的距离。

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的信息显示,制作、训练虚拟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是3D成像设备、后期制作开发等成本居高不下,建模效率相对较低。同时,虚拟人的算法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实时面部表情捕捉与还原的精准度亟待提高。另外,当前人机交互相关技术也还未成熟,虚拟人更多承担辅助角色,无法独立参与实际意义上的工作。

再者,虽然虚拟人已有很多技术创新,但虚拟人的制作,需要进入的玩家在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都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当前,所有生产环节都分布在不同公司,做一个虚拟人,需要整合很多公司的能力才能完成,这就导致了虚拟人制作成本高昂,产能不足等问题。

比如,在目前与虚拟人相关的头部公司中,包括3D建模类的如MAYA,渲染软件类的如unity,动作捕捉类的如英特尔,IP内容公司如阅文集团,AI技术公司如百度、小冰,还有使用虚拟人最多的媒体公司、经纪公司等,虽然从业者众多,但如果想研发自己的虚拟人,不少公司仍一头雾水——所有生产环节都分布在不同公司,做一个虚拟人,需要整合很多个公司的能力,才能完成。

并且,厂商还需要站在客户的业务场景之下考虑虚拟人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和效率提升,在很多场景中需要参与到业务的体验以及设计中。由于虚拟数字人行业未来需要和各垂直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对业务的深度了解同样成为重要门槛。

此外,当前制作虚拟人的价格,便宜的有几万元,贵一些的需要上百万元,更精细且要求高的,花费上千万元的也会有。根据蓝色光标《元宇宙营销工作手册》,仅设计一个虚拟人形象就要花费10-100万元,后续的内容制作和智能驱动研发还需持续投入。

价格高昂的同时,虚拟人产能也不足。当前制作虚拟人,大部分仍采用3D建模+动作捕捉这种传统的方式,可以生产出电影画质的虚拟人,但成本很高,无法生产更多虚拟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虚拟人的开发,更多的还是人们对新技术、新业态的一种好奇、验证和尝试。

元宇宙不会以某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宣布突然到来,而是如Edward Saatchi 所说,我们现在正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元宇宙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成熟度。我们不断地构建着数字世界,数字化着自己以及物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经历虚拟人作为我们的助手、同事、朋友甚至是亲人的情况。

伴随着虚拟人数量的增多以及技术的成熟,元宇宙中的虚拟内容也会不断地丰富与完善,我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消耗在这个世界当中,出于我们的工作、教育、娱乐等目的。当然,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我们对元宇宙到来的坚信。正如在科幻小说《云球》里,实施穿越计划时张琦提到的那句话,相信本身就会创造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60766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 腾讯混元,「出招」SaaS

    透过这次升级动作,也同样对应的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腾讯在数字化时代的To B底层能力,也更在一步步AI化。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大模型如今走到哪了?”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和分享上,这个问题开始成为必谈的话题…

    专栏 5小时前
    9.8K
  • 年轻人追捧“降价不降品”的新消费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最近两年,年轻人一个比一个精明、理性。商家要想让他们多掏钱包,难度迎来大提升,一个个变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消费越来越审慎。 前两天,年轻人对邮费“过敏”的相关话题就迅速登上热搜。 大…

    专栏 5小时前
    9.5K
  • 老板电器加码新品类、新技术、新动能,带来厨电新机遇、新空间

    2024年,对厨电行业来说是直面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一方面,在去年迎来久违复苏的基础上,今年行业增长承压,增长难题成为压在每个厂商头上的一座“大山”。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以及…

    专栏 5小时前
    8.8K
  • 汽车新智能图谱里:理解腾讯的AI TO B路径

    将自身的C2B产品和产业理解充分AI化,在自身内部场景率先验证跑通后,进而释放给产业伙伴,对应到具体的需求痛点,一起打磨对应的行业AI模型。  这也恰是腾讯“实用”标签背后的AI产业路径。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专栏 5小时前
    11.6K
  • 中外新能源大战,特斯拉中场“失守”

    来源 / 道总有理 4月份,发生在特斯拉身上的故事颇为戏剧化。 首先,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迎来了入华十周年,累计有中国车主170万,全球车主也达到了600万。也是在4月份,特斯拉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轮超过10%的裁…

    专栏 5小时前
    10.4K
  • 驿站“二选一”背后: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在这场官司中,菜鸟驿站虽然表面上赢了,但其逼迫驿站“二选一”背后,是怨声载道的驿站老板、生活便利程度骤减的居民,以及撤回上市申请后更为疲惫与焦虑的菜鸟。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近日,长达两年多的…

    专栏 5小时前
    10.9K
  • 2024,看喜综就笑吧

    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喜剧综艺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 2023年,综艺市场对喜综的整体缺位感知颇深,甚至不少观众将过去的热门喜综“盘了又盘”。然而在创作市场,无论是喜剧综N代,还是酝酿中的新喜综,却都迟迟没有动…

    专栏 5小时前
    8.0K
  • 新房不好卖,贝壳寻找最优解

    新房不好买依然是贝壳的痛点,作为公司业务的基本盘,贝壳仍在尽力寻找最优解。  作者/深海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前不久,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贝壳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业绩,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

    专栏 5小时前
    11.2K
  • 做高端的小电驴是原罪吗?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小牛电动,2022掉队了一年。2023年,再度心碎。 2023年初,小牛电动定下全年销售100万辆至120万辆的销售预期,但实际远远不如预期。 据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小牛营收为26.…

    专栏 5小时前
    9.2K
  • 以全球化战略为“航标”,长虹打开了业绩“增长阀”

    【蓝科技观察】打开业绩“增长阀”的长虹,捷报频传。 4月25日晚间,四川长虹发布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6亿元,同比增长111.77%。 当天一起发布的20…

    专栏 5小时前
    10.0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