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那些事
貌似最近两年,“贩卖”和牛的餐馆遍地开花,每家店的门口都摆着一块肥美和牛的“美照”,让人眼馋,奈何囊中羞涩,让我们望而却步。
我们都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但这肉竟然珍贵到一小碟的肉竟能动辄上百?甚至,你花了大价钱实则吃到的是假和牛?一头牛都能身价百万,我陷入了沉思......
一、被操控的“牛”生?
某书上关于和牛的帖子有31万,其中1/3都是打探店广告的,大多打出了人均99元的字样。
99元能吃到什么品质的和牛?我不做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和牛价高,并且没有那么容易把价格打低下来。为啥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一下“和牛”及“日本和牛”。
2001年日本爆发疯牛病,我国为了防止疫情传播下达了禁止进口日本牛肉的禁令,直到2019年年末才解除。也就是说在这19年间,你吃到的“日本和牛”不是虚假宣传就是“偷渡”过来的。
若你吃的是“和牛”那就没问题了,澳洲、美国、我们自己国家都有和牛,只是血统没有“日本和牛”纯正。
与其说是血统,不如说是肉质。“日本和牛”最有特征的口感就是:油脂分布均匀,入口即化,像奶油一般丝滑。
早在1900年,日本想在自己的原牛基础上拓展更多的肉质可能性,于是引进了大批的外国牛牛进行杂交配种。起初牛牛们的肉质的确变得越来越肥美,但后期发现,自己本土的原牛正在慢慢丧失独有的“大理石纹”,用日本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霜降率”降低了。
于是日本花了近10年时间终于斟酌出可以称为“和牛”的四个品种:黑毛、赤毛、短角和无角和种。
所以现在的日本和牛,都是经过人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复试验后才得出的完美“血统”(肉质)。
以一只牛牛的一生为例:
在出生前,牛牛们就要被选择“父母”,所有的“父母”都得是和牛四个品种、同品种交配或不同品种杂交的牛,这个结果也造成了价格的差异,依序为:和牛>和牛杂交>国产牛>其他国产牛>外国产牛肉,其中黑毛和种交配得到的肉质最为肥美,本着利益至上的原则,养殖户选择让小黑毛诞生。
成长期间的小黑必须在日本成长,且饲养时间必须超过30个月。有部分养殖户会给小黑做马杀鸡,给它喝啤酒开胃,“对牛弹琴”陶冶情操,他们还说“我们要把所有的牛当成家人一样看待”......画面很美,现实很骨感。
30个月过去,高质量牛牛养成。2位拿着打分板的评级专员入场,他们需要对着小黑赤裸裸的“尸体”进行评级。只有达到A4,A5以上的才有资格使用“和牛”的标示,小黑很荣幸,被敲上了A5的标签。当时评级的场景,让曾经给小黑做马杀鸡的美好光景瞬间破灭。
验收成品后,就到了“资本家”们收割成品的时间了。一般1公斤为6000日元,这样算下来,一头“和牛”的价格比一辆新款的日本车还要贵许多。
定价高情有可原,所耗人力物资都需资金支撑,但当“和牛”流入消费者市场,恐怕吃和牛的大家都被割了不少韭菜。
二、被娘家“抛弃”的和牛?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在日本你看不到几个本地的家庭吃和牛,高昂的价格与越来越节约的日本人的需求并不一致。
2016至2018年是日本和牛价格巅峰的时期,A5级和牛的批发价曾上涨至每公斤2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65.3元)左右。
日本食肉评级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和牛等级构成中,A5级占总体的49.5%,比10年前的17.5%大幅增加。生产比例偏向于A5级,导致A3级的比例从10年前的26.2%下滑至10.0%,严重的两极分化让低等级的牛牛们面对“低价不敢卖,高价没人买”的局面。
但因果啊它就是个圈,A5生产数量过多,A3反倒稀缺了,在价格的“明争暗斗”中,各级别的牛肉都在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价格区间。
为牛接生、照顾牛犊......把控肉质环节越来越严格,不仅工作繁重,且难以大规模化推广,造成很多务农者相继退出,牛犊价格飙升,和牛终究还是成了“稀缺品”。
于是和牛不得不走向高端路线,很多高档餐厅也找准了时机高价买入品质优良的牛肉,时达到每公斤近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1元),越来越多访日外国人想品尝和牛,以此来纪念日本之旅,他们成了和牛的消费主力军。
有肉类批发商表示,“神户牛和松阪牛等在全球知名度高的品牌牛能卖出更高的价格”。神户中央畜产的收货负责人表示,“海外知名度很高,出口和访日游客的需求出现激增”。
知名度的提高,意味着“和牛”这个商标的抢手。
美国和牛生产商与日本牛肉生产商就“和牛”这个名称的使用发生了商标纠纷,双方的诉求相互冲突。
我从一位西雅图商标那里找到了一篇文章,我大致理解成:美国注册“和牛”商标时并不认证“和牛”是牛肉,而是将它注册成一种描述性词汇。
“美国神户牛肉”来自美国饲养的日本和牛与黑色安格斯牛杂交。安格斯牛,就是我们吃的麦当当里价值49.5软妹币的安格斯四件套,就是这个牛肉。
只是这个美国和牛带有日本和牛的血统,口感味道更适合西方人的口味,他们喜欢量足并且可以留香很久的大块肉,而日本人更喜欢小而精的“奶油感”和牛。
牛肉料理食谱《Prime: The Beef Cook book》作者透纳(Richard Turner)就曾经这么说:“我恨和牛,和牛尝起来,就像先甩你一巴掌,然后迅速散去。有些人喜欢这一味,但我是英格兰人,我喜欢强烈的牛肉味一直留到最后。”
有位网友身处日本,她就是从未品尝过正宗日本和牛的那一个。一个是价格贵,还有一个是在“日本和牛”的隔壁柜台上,摆着便宜了2/3的“美国神户牛肉”。有天在她第一次品尝日本和牛后成了大型真香现场:“它的口感完全不同,更柔软、更嫩、更高尚!”
对于真正的食肉客来讲,和牛的确精致,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还没有到达可以“批判”另一个国家产的和牛的地步。各个国家的口味各有千秋,并不是说除了“日本和牛”,其他的和牛味道就不及了。
毕竟多少人是奔着高级餐厅的一块A5和牛而去,奔着的也不是吃牛肉,而是显摆身份去的?
不同往日的消费时代,许多人被“吃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消费观给框住,小资确实美好,但是要量力而行。毕竟和牛贵,它也值这么贵。
参考:
日本和牛解禁,我终于不用再吃假货了——九行
日本和牛价格居高不下:日本人吃不起,游客不怕贵——人民日报
和牛值得这么贵的价格吗?——吾瑟柳做了c
天价日本和牛骗局,如何收割全世界?——牛顿顿顿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6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