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1991年3月15日,当36 岁的敬一丹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时,一个为中国消费者声张正义的节目正式诞生了。
谁也没有料到,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匮乏、信息异常闭塞的年代,马斯洛需求尚停留在ONE STEP,民众竟然会对维护权益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展示出莫大的热情。
据悉,晚会现场准备了10部热线,但因为打电话的人实在太多了,等不及的观众便直接把问题商品搬到会场门口要求曝光,甚至有一位抬着自家洗衣机过去的退休老干部。
或许,这就是时代的两面性,一面是恩赐,一面是鞭打。计划经济末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更替的关键节点,人们即品尝着摧枯折腐力量的甜头,也承受着假冒伪劣商品所带来的痛楚。
比如1985年-1989年间,震惊全国的工业酒精制假酒案件,共造成4966人中毒,129人死亡,33人双目失明。
直到第一届315消费者权益日公开打假有毒产品和不法企业,消费者才终于有了发声的话筒。
时至今日,315消费者权益日已经走过31个年头。透过这方舞台,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与进步,还有中国消费从单一到多元、从大众化到个性化、从实体店到电商的变迁与演化。
恰逢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节点财经聚焦给我们提供“口粮”的食品公司,看看过去十年都有谁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并由小见大,由典型到一般,探讨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未来。
/ 01 /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播出,消费者触目惊心:为了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不良养猪场竟然在饲养中添加违禁药品“瘦肉精”,而人在吃了这样的猪肉后,轻者恶心呕吐、重者则可能导致猝死。如果长期食用,还会导致染色体畸变的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牵扯其中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号称有18道检验关,实际却形同虚设,任由河南省孟州、沁阳、温县等地的“瘦肉精”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事件曝光后,双汇发展在肉制品市场的形象轰然倒塌,最初三个月里,双汇产品在消费市场几乎被判了“死刑”,仅半个月就影响销售额约15亿元。
资本市场,双汇发展的股票也遭到大量投资者“用脚投票”。
于丑闻掀开的当天,双汇发展股价以跌停报收,买入的56只基金浮亏接近20亿元。
2011年3月16日起,双汇发展申请停牌一个月,但当4月19日复牌后,其又出现两个跌停,并在复牌后的数个交易日,股价暴跌接近36%,几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事发后,河南全省迅速对养猪场进行抽检排查,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当年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
险些“丧命”的双汇除了由董事长万隆躬身道歉,诚意保证,也及时做出每年花费超2亿元,进行一系列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改革的决定,包括对进入双汇的每头生猪进行严苛的检测,向外界开放生产线参观等。
回望该事件,他的的冲击远不止于此。直到今天,消费者和媒体都对“瘦肉精”心有余悸,闻之变色。双汇发展的长期业绩虽然没有受太大影响,但股价在2011年后低位横盘了7、8年。
不过,消费者想要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对“双汇+瘦肉精”的处理,或者换个“马甲”继续演的结局。
此后10年间,尽管中原大地未再有大面积的“瘦肉精”违法行为发生,但“瘦肉精”的魅影却从未彻底消失,几乎每年都有与之相关的通告。
图源:搜狗百科
2021年的“3·15”晚会,河北青县养羊基地,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为了增加出肉率多卖钱,便在饲料中偷偷混入“瘦肉精”,喂羊吃下。
一样的“瘦肉精”,一样的操作手法,从猪到羊,令人唏嘘。
/ 02 /
2014年:面包新语使用过期原料
2014年3·15。
“有的原料(面粉)过期两年之久,有的甚至爬满虫子,而这只需撕标签就可改头换面重新上市。”当央视记者卧底杭州广琪贸易有限公司,拍摄的这一幕画面浮出时,消费者已经被恶心的说不出话来了。
那么,这些原料被用在了哪里?
随着谜底一步步被揭开,消费者发现自己熟知或喜爱的烘焙品牌,诸如面包新语(杭州店)、可莎蜜儿、金点、丹比、浮力森林、小小涩会、九月生活等,竟然都是劣质原料的使用者。
由于原料企业并不直接和消费者接触,怒火很快便转移到了面向C端的烘焙企业。
作为其中的知名品牌,新加坡最大的西饼连锁店,面包新语顺势承接了第一波舆论和实际行动层面的道德审判。
图源:央视微博
从表面上看,这带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悲剧色彩,但面包新语真的就是无辜吗?从食材源头入手,难道不是企业管理层应尽的责任?
在接下来的声明中,面包新语的态度相当令人不齿,其在公司官网以及官方微博上予以澄清:“杭州面包新语系我司的加盟商,上海面包新语从未从杭州广琪贸易有限公司采购过任何原料。”一句加盟商就想把自己摘出事外。
很遗憾,这步甩锅棋没甩到位,面包新语成了典型的危机处理失败案例。并且在2014年-2016年,其陆续被媒体曝光橱窗内有老鼠啃食、饮料里的冰块用自来水制成、食品抽检出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等丑闻。
这样不重视消费者的公司,必然也会被消费者抛弃。
从2016年起,面包新语在郑州、南昌、济南、重庆、西安等多地掀起关店潮,2018年该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2019年录得520万新加坡元的净亏损。
最终,于2020年4月,面包新语暂停在新加坡证交所的股票交易,并于6月黯然退市。
然而,一个面包新语的“倒下”似乎并没有惊醒太多同仁,食品安全问题从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默默“燎原”着。
2016年饿了么黑心作坊、2019年肮脏辣条、2020年敌敌畏海参、汉堡王篡改保质期……
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屡禁不止?我们的生产经营者为何不能守住“舌尖”上的底线?我们餐桌上的“防火墙”为何迟迟难以筑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深思。
/ 03 /
2018年:打假“六个核桃”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靠着这句广告语,六个核桃火遍大江南北,但也成为被“山寨”最多的饮品之一。
2018年3·15,瞄准的正是这批造假大军。
为了营造正品既视感,不法商家在外包装上煞费苦心,不但配色和代言人模仿的十分逼真,连品名都差不多,六果核桃、六仁核桃、大仁核桃、六大核桃、六颗核桃、至尊六个核桃、金六核桃……总之,就是在“六”和“核桃”当中改个字,假假真真,虚实相混。
当然,被假货抢市场的并不止在六个核桃一家。
诸如承德杏仁露、旺仔、纯甄、果粒橙、豆本豆、红牛、小茗同学、椰树牌椰子汁等知名品牌,都是假冒伪劣“心意”的对象,数量之多可谓撑起饮料界“半壁江山”。这些产品大部分都销往3、4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不过,那年的315很戏精。原本一直在节目里把“山寨六个核桃”摁在地上摩擦,大有为正版六个核桃伸冤的意思。
没想到央妈画风一转,放出大招:“山寨六个核桃里面没有6个核桃!”有用香精和添加剂调配的,有用花生仁、果仁等核桃以外的其它植物果实代替的。
本来这不关正版六个核桃啥事。但媒体在好奇心驱使下,迅速跑到养元饮品(六个核桃的母公司603156.SH)询问:“六个核桃里是否真的有6个核桃?”
养元饮品的回应是这样的:“六个核桃”是公司的商标名称之一,其中“核桃”代表产品的主原料,“六”有着六六大顺的美好寓意。(划重点)
话里话外,就是六个核桃没有6个核桃!
后来是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按照招股书给出的数据推算,六个核桃大约含有一个核桃所持有的营养成分。
产品名不其实,不仅严重影响了养元饮品在消费市场的口碑,也让其首秀资本市场风光尽失,新股上市仅19个交易日便遭遇破发,还一度戴上了“史上最快破发新股”这个尴尬的头衔。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养元饮品营收从81.44亿元减少至44.27亿元、净利润从28.37亿元减少至15.78亿元,如今的股价只有发行价的三分之一。
其实,“山寨”六个核桃只是中国假货市场的冰山一角,这些年前赴后继的康帅傅、阿迪王、旺日子雪饼、小米新品、大白免、粤利粤……想必我们很多人都有印象。
/ 04 /
写在最后
从懵懂少年到而立青年,2022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逐渐迈入成熟的中年期。
一路向前,一路回头,想比前十年的315,最近几年的315多了不少新话题和新面孔:非法金融理财、互联网信息安全、个人隐私泄露、医美乱象、APP自动续费等以及背后的公司,这折射出我们全社会的消费正从生理需求走向精神需求,从基础的功能性产品需求走向对高品质、高审美产品的需求,我们的消费意识和监管也在同步提升。
具体到食品领域,其改观也很明显,比如现在很少会在大城市看见“山寨”产品,类似假货吃死人的骇闻鲜有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食品行业就高枕无忧了。
2021年,星巴克门店使用过期食材、杨国福麻辣烫蟑螂随处可见、 谭鸭血火锅门店天降老鼠砸到食客……无一不在警醒消费者和行业监管者。
客观来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有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国民对高质量产品需求的增长,商家目无法纪的利润追求,一些底线城市中老年消费者辨伪能力薄弱等原因。
而315作为媒体属性的节目,虽能定点突破,但并没有执法权,导致很多场景反反复复,或者“按下葫芦浮起瓢”。
所以,更大因素还在于目前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无法触及不法分子的根本利益,导致制假售假根源“打而不死”;另外,监管主体分散,牵连的单位或部门过多,比如一个案件可能涉及到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行政机构,致使实际管理主体不明确,信息缺乏共享,难以做到专一化,让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漏洞。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6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