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降噪耳机业的“南郭先生” ?谁又获工信部A级认证?

【蓝科技综述】只有漫步者和和小度获得工信部A级认证,那么其他打着降噪幌子的耳机呢?

听音乐、看视频、听书、玩游戏……现代生活处处要用到耳机,可是耳机用多了却会损伤耳朵,影响听力,于是降噪耳机应运而生。

普通的降噪耳机通过隔离外部噪音实现降噪,而主动降噪耳机则是通过芯片处理外部噪音,从而使得噪音进入耳朵时得到中和,降噪效果更佳。

但并不是所有降噪耳机都能够真正实现降噪功能。近日,#仅2款降噪耳机获工信部A级认证#冲上微博热搜。根据该热搜内容,央视报道近五成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工信部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对耳机做过一个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只有漫步者NeoBuds Pro、小度主动降噪智能耳机Pro两款降噪耳机得到工信部A级认证。

01 降噪耳机界的“南郭先生”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上降噪耳机的增多,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降噪耳机的关注。

2021年12月18日,中国智能语音发展高峰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语音及图像质量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刘永东在大会上发布了《智能降噪耳机与通话降噪耳麦多场景性能测评报告》。

此次选取的样本是主流的带ANC功能(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即主动降噪)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 即真正的无线立体声)产品,共选取了12款较具代表性的耳机,涉及索尼、三星等外资品牌和漫步者、OPPO、vivo等国产品牌。

该测评以用户体验和实际场景为准则,测评降噪耳机在环境噪声消除、人声客观保持、人声主观评测三方面的表现。

结果显示,漫步者 TWS NB2、漫步者 NeoBuds Pro、OPPO Enco Free2i、OnePlus Buds Pro 共 4 款耳机获得了智能降噪耳机用户场景 ANC 综合降噪 A 级评估证书。

这并不是有关部门第一次对降噪耳机进行监测。去年7月,央视网就曾经报道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针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该次检测涉及47家企业60副耳机,其中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35副,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25副,国产品牌耳机20副,外国品牌耳机40副,价格从199元到2950元不等。

从监测结果看到,五成主动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不仅不能降噪保护听力,而且还有损伤听力的风险。还有约40%降噪耳机是“南郭先生”,明明不具备降噪功能,却滥竽充数,宣称自己是降噪耳机,误导消费者。

而这些“南郭先生”采用的招数一般都是偷换芯片、改耳机泄压孔、改软件信息等方式“造假”,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防不胜防。

02 铤而走险,还是因为“钱”

为什么这些普通耳机要打着“降噪”的名号“招摇撞骗”呢?这无疑和如今降噪耳机火爆的市场有关。

现代生活处处都有噪音,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也会导致大家难以集中精神,而且还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世卫组织的报道,由于噪声问题,约50%的12岁至35岁的人将会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突聋”。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耳机来隔绝噪音。普通耳机只能通过物理降噪或者通过调大音量来覆盖噪音,实现“降噪”的效果。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真正做到“降噪”,尤其是调大音量这种方式,虽然掩盖了噪音,却让耳朵承受了比原来更大的音量,久而久之极易造成听力损伤。

此前,“浙江大小事”就报道过,15岁的小佳(化名)喜欢戴耳机听歌、追剧,节假日更是天天离不开耳机。时间长了,她的右耳开始出现耳鸣,而且耳鸣越来越严重,后来听力也变得模糊了,小佳不得不去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小佳患有右耳感音神经性耳聋。

而小佳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随着现代人使用耳机频率的增多以及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耳朵疾病。在某在线医疗科普知识平台上,关于“耳机,耳朵痛”的专家回答高达992条。

虽然戴耳机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由于现实需要,很多人还是宁愿冒着危险佩戴耳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降噪耳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能满足大家使用耳机的需求,又能降低噪音对耳朵的危害。

毫无疑问,降噪耳机的市场潜力巨大。有市场需求就有资本入局。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2016年至2021年我国降噪耳机企业注册量一直在增加,其中2018年更是一年新注册56家。2021年全国在业的降噪耳机相关企业达582家。

根据人民资讯的报道,2019年国内降噪耳机的产值同比增长73.58%至约214亿元,占耳机行业总产值30.9%。

另一方面,“以假乱真”能够为商家带来高额利润。从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普通耳机的价格偏低,售价几十元甚至十几元的都很多,但是贴上“降噪”的标签以后,这些耳机瞬间“身价”大涨,售价从一百元到几百元不等,贵的甚至可达上千元。

根据鲸芯投资的报告,这些耳机的成本并不高,一款售价500元的TWS耳机,单个耳机成本约21.5-35.5元,耳机仓成本约15-20元,其他成本和费用约65-100元,合计成本不足200元,也就是说利润率高达60%以上。

《评论家季刊》曾经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真假降噪耳机之间存在着的巨大价差,“引诱”了很多企业铤而走险,甘当“南郭先生”,以普通耳机冒充降噪耳机。

03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但正如前面所说,不具备降噪功能的耳机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如果消费者长期把不具备降噪功能的耳机当作降噪耳机使用,可能会出现小佳那样的情况。

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不让假降噪耳机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杀手”,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加强监管,净化市场,让降噪耳机市场“成方圆”。

对于那些为了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缺乏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当制造并销售假降噪耳机的罚款远高于其获利时,就不值得商家们铤而走险了。对于市场上正在销售的假降噪耳机,应该要求相关商家自行下架,不按要求下架的商品就没收。

对于未来的降噪耳机市场管理,有关部门还可以制定检测指标以及政策,要求所有厂商的降噪耳机都得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经过检验的降噪耳机可以打上类似于“通行证”的标识,只有带上“通行证”的降噪耳机才能上市销售。

再者,有关部门或者相关企业也可以推出辨别真假降噪耳机的方法,帮助消费者辨别并买到真正的降噪耳机。

只有这样才能让降噪耳机市场的发展步入正轨,消费者将来才能买到更多高质量的降噪耳机。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newsmart.com/archives/57056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19日

相关推荐

  • 腾讯混元,「出招」SaaS

    透过这次升级动作,也同样对应的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腾讯在数字化时代的To B底层能力,也更在一步步AI化。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大模型如今走到哪了?”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和分享上,这个问题开始成为必谈的话题…

    专栏 14小时前
    12.5K
  • 年轻人追捧“降价不降品”的新消费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最近两年,年轻人一个比一个精明、理性。商家要想让他们多掏钱包,难度迎来大提升,一个个变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消费越来越审慎。 前两天,年轻人对邮费“过敏”的相关话题就迅速登上热搜。 大…

    专栏 14小时前
    11.2K
  • 老板电器加码新品类、新技术、新动能,带来厨电新机遇、新空间

    2024年,对厨电行业来说是直面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一方面,在去年迎来久违复苏的基础上,今年行业增长承压,增长难题成为压在每个厂商头上的一座“大山”。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以及…

    专栏 14小时前
    11.5K
  • 汽车新智能图谱里:理解腾讯的AI TO B路径

    将自身的C2B产品和产业理解充分AI化,在自身内部场景率先验证跑通后,进而释放给产业伙伴,对应到具体的需求痛点,一起打磨对应的行业AI模型。  这也恰是腾讯“实用”标签背后的AI产业路径。  作者|皮爷  出品|产业家…

    专栏 14小时前
    14.2K
  • 中外新能源大战,特斯拉中场“失守”

    来源 / 道总有理 4月份,发生在特斯拉身上的故事颇为戏剧化。 首先,这家全球电动车巨头迎来了入华十周年,累计有中国车主170万,全球车主也达到了600万。也是在4月份,特斯拉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轮超过10%的裁…

    专栏 14小时前
    11.5K
  • 驿站“二选一”背后: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在这场官司中,菜鸟驿站虽然表面上赢了,但其逼迫驿站“二选一”背后,是怨声载道的驿站老板、生活便利程度骤减的居民,以及撤回上市申请后更为疲惫与焦虑的菜鸟。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近日,长达两年多的…

    专栏 14小时前
    13.7K
  • 2024,看喜综就笑吧

    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喜剧综艺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 2023年,综艺市场对喜综的整体缺位感知颇深,甚至不少观众将过去的热门喜综“盘了又盘”。然而在创作市场,无论是喜剧综N代,还是酝酿中的新喜综,却都迟迟没有动…

    专栏 14小时前
    11.2K
  • 新房不好卖,贝壳寻找最优解

    新房不好买依然是贝壳的痛点,作为公司业务的基本盘,贝壳仍在尽力寻找最优解。  作者/深海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前不久,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贝壳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业绩,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

    专栏 14小时前
    17.5K
  • 做高端的小电驴是原罪吗?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小牛电动,2022掉队了一年。2023年,再度心碎。 2023年初,小牛电动定下全年销售100万辆至120万辆的销售预期,但实际远远不如预期。 据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小牛营收为26.…

    专栏 14小时前
    12.4K
  • 以全球化战略为“航标”,长虹打开了业绩“增长阀”

    【蓝科技观察】打开业绩“增长阀”的长虹,捷报频传。 4月25日晚间,四川长虹发布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37.7亿元,同比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6亿元,同比增长111.77%。 当天一起发布的20…

    专栏 14小时前
    11.0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